結直腸癌有“偏愛”年輕人趨勢

2020年12月29日10:5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結直腸癌有“偏愛”年輕人趨勢,專家提醒出現這些症狀應就醫

出現腹瀉便秘反復交替、便血,伴隨腹痛、體重下降等情況,一定要高度警惕,不要輕易當成肛腸疾病。

不久前,20多歲的北京姑娘楊雯(化名)被診斷為結直腸癌。她不敢相信,這種好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疾病居然發生在自己身上。楊雯曾長期在國外學習,飲食方式趨同於西方,多食肉、少蔬果。回國后,她特別喜歡約上朋友或家人去燒烤店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頓。

根據楊雯的描述,中日友好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花瞻找到了可能導致她患病的原因。花瞻分析,可能是由於楊雯攝入的瘦肉、脂肪過多,肉類燒烤產生的熱解物中含有多種誘變劑,誘發基因改變,最終讓她患上結直腸癌。

花瞻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結直腸癌的發生是多個基因突變積累的結果,目前,醫學界認為至少有7個基因與結直腸癌的發病相關。近些年,結直腸癌的患者有年輕化趨勢,絕大部分患者是結腸黏膜長了息肉、腺瘤,經過長時間、多步驟、序慣性基因突變而發生癌變。然而遺憾的是,在此過程中出現的症狀並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往往病情一經發現就已經非常嚴重。比如楊雯,她出現便秘腹瀉交替的情況已經兩年多了,但一直沒在意,也沒去做篩查和治療。直到肚子鼓起來,能摸到包塊,並伴隨疼痛,才來醫院就診。

花瞻介紹,結直腸癌常見的症狀有三種:起病隱秘的慢性症狀、腸梗阻的急性症狀,還有比較嚴重的穿孔症狀。“起病隱秘的慢性症狀最值得大家關注,大多數患者的表現是糞便中或糞便上有血﹔大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有腹瀉或便秘症狀,有時二者會交替出現﹔腹部絞痛,伴有嘔吐,大便排出后,疼痛會有緩解﹔體重無緣無故減輕﹔持續的疲勞感。出現這些情況超過兩個星期,有可能已經患病了,建議找醫生做篩查”。

篩查有幾種方法,常用的是做大便檢查,看是否有潛血。大便檢查比較簡單,可以在體檢時完成,成本低,患者沒什麼痛苦,但在早期發現患病方面比較差,敏感性低,特異性低。如果腸內長的是腺瘤,由於腺瘤不容易出血,有可能發現不了早期病變,導致漏診。還有一種傳統的篩查方法是做鋇灌腸,現在用得比較少,操作比較復雜,耗時長,也會出現假陽性,對小的腺瘤和息肉不敏感。

花瞻告訴記者,想早期發現疾病,結腸鏡是“金標准”。盡管這是當下最可靠的辦法,但是一些患者仍然不願意做此項篩查,覺得儀器要通過肛門,比較害羞、怕疼、或者不願意為清潔腸道做前期准備,比如說要提前吃一些瀉藥和電解質散劑。“其實做結腸鏡沒有那麼難受,大家不要過於恐懼。盡早篩查,得到結果,自己也心安。”花瞻說,即便篩查出患癌也並非無可救藥,手術是解決結直腸癌最主要的方法,一般在早期經過手術治療,患者可以痊愈。及時切掉發現的息肉、腺瘤,定期復查,一般不會對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花瞻表示,目前的虛擬結腸鏡檢查,仍有一定局限性,可能篩查不出早期的疾病,腹部CT可能也檢查不出,最好的預防辦法是大家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針對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花瞻提出了幾項建議。根據自己的年齡、身體情況、家族史等,評價風險高低,定期篩查。“結腸鏡檢查作為常規篩查手段可以推薦給45歲以下的成年人。有近親屬患結直腸癌或息肉的人,應該在40歲時開始篩查,或在親屬被診斷的最小年齡前10年開始篩查。有直腸出血等相關症狀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的個人或有家族史的婦女,也需要在45歲之前開始篩查。不太常見的遺傳性結腸癌需要從青春期開始每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結直腸息肉、腺瘤完全切除的人應該每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至結直腸狀況明確后,可以每3到5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本人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的,至少每年做一次檢查,查看疾病進展和是否癌變。一般人從45歲開始,5—10年做一次篩查就可以了,有不良生活習慣和有結直腸癌症狀者,更不能忽視”。

在飲食方面,花瞻建議吃低脂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和高纖維食物,避免吃高脂肪的食物。肉類以禽類和魚肉較好,減少攝入脂肪、瘦肉,尤其少吃燒烤、火鍋等。不要過量飲酒或吸煙。“如果你喝酒,每天飲酒不能超過30克”。

“糖尿病、肥胖也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身體質量指數(BMI)數值大於30,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將提高1.19倍。向心性肥胖患者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1.45倍。鍛煉可以降低結腸癌患病風險。研究顯示,女性每周鍛煉4個小時,比每周鍛煉少於1個小時者,結直腸癌患病風險降低40%。所以我們每周鍛煉至少應超過4個小時。”花瞻說。

另外,雖然沒有直接証據表明熬夜與結直腸癌有關,但是花瞻表示,這種疾病似乎與不良生活方式所致衰老有關。熬夜帶來一些生活習慣的改變,將使得體內代謝和免疫力出現問題而至衰老過程加速,這種變化可能引起結腸或直腸細胞發生隨機的遺傳變化而增加罹患結直腸癌的幾率。(記者 張曼玉)

(責編:孝媛、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