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針代筆——弘揚宮廷刺繡文化

周頌雪

2020年06月12日09:45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宮廷繡作品《洗馬圖》  2016年何曉霞帶領宮廷繡團隊復制  周頌雪 攝
宮廷繡作品《洗馬圖》  2016年何曉霞帶領宮廷繡團隊復制  周頌雪 攝

遼繡傳承人何曉霞出生在遼寧沈陽的一個刺繡世家,她的母親是一位厚道朴實、技藝高超的繡花師傅。何曉霞從很小就在母親對數十名繡娘的刺繡教學中學習刺繡技法,耳濡目染之下,八九歲的時候就可以獨立完成繡品了。

2009年開始,何曉霞如願以償地拜“蘇繡大師”顧文霞為師。學習刺繡大師精髓,將之前所學技藝升華。

何曉霞將現代繪畫融入傳統刺繡中,在繼承傳統遼繡針法的同時運用獨創橫向運針針法“扁擔針”,結合巧妙暈色的方法,將西畫的立體特點與繡線的折光特點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遼繡”風格。2010年,遼繡被沈陽市政府確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何曉霞成為“遼繡代表性傳承人”。2014年,遼繡被列為我國十大繡種之一。

故宮博物院中珍藏著許多刺繡畫作品,底稿由歷代皇帝親手繪制,極其珍貴,在刺繡藝術品中級別最高。這些刺繡畫都是採用天然植物及礦物質作為染色材料,不能長期暴露在外,在陽光照射下極易掉色,故而不適合展覽。2015年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院織繡組專家宗鳳英教授找到何曉霞,收其為關門弟子,將一生總結整理的宮廷繡手稿全部傳於何曉霞,希望她能來幫助復制故宮博物院中珍藏的刺繡文物,使這些民族文化瑰寶得以向世人展示與傳承。

近年來,何曉霞帶領學生們已經復制出30余幅北京故宮館藏國寶,這些國寶級繡品精致、細膩,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以及手工藝水准,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復制這些繡品需要扎實的繪畫功底一比一繪制刺繡底稿,使用什麼顏色的絲線,在刺繡上展現何種效果,指導繡娘用古人的視角和手法盡可能地還原作品的原貌等,這些重任都需要何曉霞來親自完成。因此,復制國寶的難度非同尋常。故此何曉霞被刺繡界譽為“宮廷繡傳承人”。

復制宮廷刺繡藝術品已經成為何曉霞一生的使命,她的目標是完成100幅宮廷刺繡畫,以刺繡展示我們民族璀璨的文化。何曉霞說:“希望用我的言傳身教,讓更多的人認識宮廷繡、愛上宮廷繡、感受宮廷繡。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民族的璀璨文化,將它有效地發揚和傳承下去。”

(責編:王斯文、孝媛)

精彩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