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早高峰,遼寧省沈陽市青年大街地鐵站內忙碌而有序。進站安檢處測溫區,工作人員緊盯著屏幕上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採集的圖像信息,迅速排查每位乘客的體溫狀態。
這套產自沈陽上博智像科技有限公司的檢測設備,可同時對多人多點快速跟蹤、非接觸式測量體表溫度,縮短人流集中時的排隊時間。“第一台產品正月初四投入使用,車間24小時連軸轉,產品供不應求。”公司總經理王繼東說。
如何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遼寧提前謀劃,統籌兼顧,防控疫情和復工復產兩手抓。目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7032家,其中裝備制造、醫藥行業等重點工業復產率逾97%,基本達到往年同期水平。
精准復工,服務點對點
備料、跑線、壓片、驗次、包裝、消毒,在浩寧實業(沈陽)有限公司的口罩生產線上,工人們正緊張地進行生產作業。
“生產原料緊俏,正月初二,沈陽市工信局工作人員就陪我們連夜趕到大連簽合同﹔口罩滅菌需要環氧乙烷,沈陽市應急管理局就派專家到現場,指導採取臨時性安全對策措施……”說起一個月來不平凡的生產經歷,公司銷售總監白茹歷歷在目,“我們馬上要再上2條口罩生產線,日產能將達到20萬片,為遼寧更多企業的復工復產提供防護保障。”
遼寧落實分區分級精准復工措施,緊盯全年目標任務不鬆勁,開展“重實干、強執行、抓落實”專項行動,把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專項行動的首要任務,確定了100項重點工作任務和100個重大項目。
沈陽天眼智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轉產紅外體溫自動檢測系統,急需資金支持。遼寧省金融監管局組織金融機構積極對接,工商銀行迅速為其辦理“抗疫貸”產品,為企業授信1000萬元,解決了原材料採購的資金難題。目前,天眼智雲公司已生產產品300余台。
政策精准,服務靠前。遼寧先后出台支持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的25條措施、全力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對重大項目,強化管家服務機制,將建設單位人員疫情防控、生活物資、施工物資供應和運輸等納入地方保供范圍﹔對中小企業,出台財政貼息、稅收減免、返還社保費、減免房租等扶持舉措。
“沒想到這麼快!”申請還不到一周,沈陽八王寺飲料有限公司就收到穩崗補貼9萬元,及時用於購置消毒液、口罩等復工所需的防疫物資。八王寺是家老字號企業,公司向員工發出倡議:“政府服務靠前,我們加班加點,一起化危為機,努力實現業績逆勢增長。”
協同復工,暢通大循環
2月13日,距離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17日復工的計劃隻剩幾天,外省的22家核心供應商的復工申請尚未得到當地政府批准。這樣的話,即便企業17日復工,也會面臨再次停產的風險。
“了解到情況后,連夜辦公研究協調解決辦法,梳理出66家供應商名單,第一時間致函當地工信部門,實時跟進對接,並協同指導企業做好復工准備,確保達到復工標准。最終,外省供應商順利復工復產。”遼寧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介紹。
遼寧堅持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抓住重點行業、企業,優先推動裝備、石化、冶金等行業,優先支持汽車、電子信息、航空、電力裝備等產業鏈長、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和5G、工業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復產達產。
為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復工復產,形成產品配套鏈的同步運行,遼寧加大中小企業配套幫扶。沈陽市聚焦人員、資金等制約中小企業恢復生產的關鍵問題,加大政策、服務供給,為中小企業減負﹔大連市專門為中小企業發放300萬隻口罩﹔鞍山市針對部分中小企業員工,開展帶薪線上培訓。
作為生產聚丙烯的大型企業,恆力石化(大連)有限公司每天可為全國其他地區提供4億隻口罩的相關生產原料,為緩解口罩生產原料緊張出了一份力。這得益於遼寧加快打通交通運輸“大動脈”——日前,中遠海運“泉州—大連”內貿航線正式開通運營,成為大連口岸今年開通的首條集裝箱航線。首批裝卸的包括137標箱防疫物資的集裝箱,經大連港運往泉州后,將中轉至其他南方城市。
“點對點直達,能夠更好地滿足南方企業對防疫物資生產原料的需求,同時也拓展了大連地區石化產品的運輸路徑,推動本地相關企業復工復產。”遼寧省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
科技支撐,培育新動能
在沈陽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智能醫用口罩生產線上,幾名工程師目光盯著流水線:疊壓完畢,收折完美,切割流暢,耳帶焊接精准……“成功!”伴隨著一片片口罩出現在流水線終端,他們長舒了一口氣。
接到研發全自動口罩生產線任務后,新鬆公司的研發和生產團隊就一直在加班加點,組裝調試設備,終於在近日交付首批全自動平面型醫用外科口罩生產線和全自動折疊型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為復工復產和日常生活的口罩需求提供了保障。
華晨雷諾金杯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負壓救護車抵達武漢,東軟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首創的移動式方艙CT設備火速發往全國……“遼寧制造”“遼寧智造”為科技防疫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遼寧支持引導省內科技企業應對疫情提前布局,開展應急科技攻關,相繼下達30多項科研攻關項目,千方百計助力企業打開市場,提升競爭力。
針對防疫期間新興產業的突出表現,沈陽市提出著力培育壯大數字經濟、生物制藥和醫療器械、電商及物流等新興產業,積極推動“宅經濟”“不見面交易”等商業模式﹔對電商平台按照上半年單季度網絡銷售額分檔給予30萬元以內的獎勵。
總投資2672.5億元,沈陽117個重點項目完成“雲簽約”﹔總投資1051億元,大連91個項目完成“雲簽約”﹔遼寧寶來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利安德巴賽爾工業公司達成協議,總投資120億美元的石化產業項目簽約落地……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迅速組織一批,續建項目抓緊復工一批,新建項目加快開工一批,招商引資大力引進一批,補齊短板包裝儲備一批,遼寧多措並舉推動防控疫情、復工復產齊頭並進,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