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怎么从节气变成节日的?

2020年04月03日10:55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原标题:清明,是怎么从节气变成节日的?

  宋代清明已“自成一节”

  在宋《岁时广记》中,“清明”已成为独立的条目列在“寒食”之后。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习俗的清明节,在宋代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习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独立的传统节日。

  宋本《清明上河图》里的踏青景象。资料图片

  据《东京梦华录》(卷七)记载,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清明节不仅保持着祭扫、寒食等习俗,而且“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南宋都城杭州的清明节活动与北宋并无太大差别。不过地处水乡的杭州多了“彩舟画舫”一道水景,《梦粱录》有载,“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

  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清明仍是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但寒食节和上巳节逐渐式微。扫墓祭祀和郊游踏青还是清明节的主要活动。

  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的清明节流行放风筝,寄托着人们除病消灾的心愿。如《红楼梦》第七十回中,与清明相近的一天,大家一时兴起想去大观园放风筝,黛玉亦言“放放晦气”。但她的风筝无法抵住强劲的风力,随风而去。众人见状安慰,“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然后纷纷用剪子铰断引线,看着自己风筝消逝在空中。

  直至今日,仍有许多民众热爱在清明前后放风筝。人民网 刘颖颖 摄

  中国人历来讲究慎终追远,清明节既缅怀昨日,也憧憬明天;既祭奠逝者,也呵护新生。无论是祭祀、扫墓的肃穆和追思,还是踏青、游玩的闲适与惬意,这个传承两千多年的节日,连接着生和死,感受着乐与哀,是关乎中国人生命与传承的一种体现。

(责编:孝媛、汤龙)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