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担当责任,书写传奇

2020年03月19日09:11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2019年8月,受台风“利奇马”带来的持续降水和渤海天文潮共同作用,辽河油田日产量跌到月度计划线以下。受灾最重时,全油田关停油井623口,直接影响日产油1371吨。面对严重的灾情,辽河油田上下全力应对。公司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带头值班值守,指导复产工作。公司防汛办24小时不间断跟踪水情,有序组织复产。

困难面前,辽河油田人从未低头,9月20日,在受水灾持续影响39天后,辽河油田因灾关停井全部复产,日产油重回月度计划线之上。

2019年,辽河油田全年生产原油1007.56万吨,比上年增产12.46万吨,生产天然气6.04亿立方米,超计划34.2%;桶油基本运行费和完全成本均同比下降,油田整体盈利4.62亿元。

回首50年来的发展之路,辽河石油人始终以“我为祖国献石油”为己任,书写了石油工人自强不息、勇挑重担、为国奉献的创业诗篇。为国家经济建设、能源安全和地方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0年的早春,辽河石油会战拉开恢弘序幕,标志着辽河油田诞生。从此,辽河石油人踏上了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

辽河油田走过的50年,是一部忠诚担当的产业报国史。从1973年跨入百万吨行列,到1986年突破1000万吨、1995年达到1552万吨历史最高峰,到2019年底,连续34年保持千万吨规模稳产,累计生产原油4.8亿多吨、天然气880多亿立方米,全面建成我国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在“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宏伟事业中贡献了“辽河力量”。

辽河的稳产注定是一个传奇。在国内千万吨产量以上级别的油田中,辽河是勘探面积最小的油田之一。但是,多年来,辽河盆地却在陆滩不到10000平方公里的勘探面积上实现连续34年千万吨以上稳产,打破了正常的开发规律,不断挑战油藏的开发极限,始终保持在全国大油田行列,创造了“小面积、大贡献”的惊人业绩,成为奠定中国石油东部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

这源于50年来,不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辽河人为国奉献能源的坚定信念从未动摇,始终用行动诠释着责任和担当。

在克服恶劣生产条件中诠释责任担当。创业时期,辽河人住“干打垒”、喝“鸭子汤”、走“泥浆路”, 在盐碱滩上安营扎寨,在芦苇荡中摆开战场,他们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迈气概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转战黄、于、热,挥师兴隆台、会战西柏坡,三上大民屯,进军浅海滩,拓展外围盆地……战天斗地,热火朝天,打开了一个个油气富集的地下宝库,牵出了一条条奔涌的工业油流。

在应对自然灾害中诠释责任担当。“九河下梢,十年九涝。”每年7、8月份主汛期,外洪内涝是辽河油田稳产的最大威胁。然而,辽河人始终以无畏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组织能力,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抗洪胜利。1985年,辽河迎战4次洪峰冲击,打赢汛期“油田田保卫战”,全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在攻克勘探开发难题中诠释责任担当。在千万吨稳产的路上,辽河人面对的更大困难来自地下——石油勘探开发的困难。辽河探区地质构造复杂,“就像摔在地上的盘子又被踩上一脚。”尤其油品更是以喻为“死油”的稠油、超稠油为主,当时流行的顺口溜是:有油不流,油愁人更愁。几十年来,辽河人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前提下,凭着一股为国家多找油快找油的劲头,发挥“油稠人不愁、困难也低头”的精神,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使普通稠油和高凝油由“死油”变成了“活油”,特、超稠油热采技术的突破,稠油不再愁人,成为辽河油田发展举足轻重的砝码,2019年稠油年产达到606.2万吨。如今,辽河稠油开采特色技术和管理经验,已经走出辽河,走向世界。

在破解老油田稳产之忧中诠释责任担当。原油资源有限,产量递减是自然规律,稳产成为世界级难题。走过50年的辽河,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开发处于“双高期”,老油田稳产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近年来,辽河科研人员不断解放思想,变质岩内幕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兴隆台潜山累计上报探明储量1.27亿吨,通过创新建立一套层系、纵叠平错、水平井立体开发井网、顶部注汽、非混相重力稳定区的三维立体开发方式,3年时间建成了百万吨产能规模。2019年,辽河坚持“老区不老、小块不小”理念,通过全员抓产量、管理保产量、科技提产量,全年超额完成年度增储任务;在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产量近13万吨的情况下,全年生产原油1007.56万吨,同比增产12.5万吨。更为可喜的是,辽河近年先后获得柴达木盆地1.9万平方公里流转矿权和鄂尔多斯盆地及外围1.84万平方公里油气探矿权,为辽河老油田千万吨稳产注入新的血液。

50年来,辽河源源不断地把“工业血液”输入共和国的“经济动脉”,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奋斗的创业之歌、开拓创新的进取之歌、昂扬向上的奉献之歌。油田的不断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50年来,辽河累计向国家和集团公司上缴利税费2800多亿元,位于辽宁省纳税企业前列,在履行国有特大型企业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中,在助力国家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彰显着“辽河价值”。

新时代,如何担起国有能源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

不可否认,从时间上看,辽河油田已进入勘探开中后期,地上地下矛盾日益突出,勘探难度越来越大,主力生产区块进入快速递减期,油价中低位波动徘徊,这些均对效益生产形成压力;从空间上看,落实2018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保证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辽河重任在肩。走过50年开发历程的辽河,面临着“未来向何处”这样一个必答题。

建设高质量“千万吨油田、百亿方气库”——这是辽河给出的坚定回答。

这是辽河肩负党和国家政治责任,置身于集团公司、辽宁省及盘锦市发展大局,立足打造集团公司、辽宁省骨干力量,对发展方向的重大调整,也是一次发展战略的全面重塑。

千万吨持续稳产,既是政治任务,也是辽河油田不可动摇的效益根基;储气库建设上升为国家重点工程,依然是政治任务,辽河具备得天独厚的地域和资源优势,必须扛起责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新的目标规划,对辽河发展具有重大转折意义和深远影响。千万吨油田是抓牢“生命线”推进辽河主战场“硬稳”,力争将千万吨规模稳定到2030年,为油田高质量发展赢得更多机遇和空间。而百亿方气库,瞄准的是成为东北最大调峰中心,目前规划了7座气库。2025年,可形成50亿立方米以上工作气量;2035年,具备100亿立方米以上的调峰保供能力,将成为辽河新的发展产业和效益增长极。

围绕新目标,油田下大力气编制了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形成了八大业务板块和海外业务到2025乃至2030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优先发展油气勘探开发板块,有效发展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石油化工、外部市场三大板块,协调发展生产保障、矿区服务、多元经济三个板块,加快发展新能源板块,将海外业务新发展作为外部市场重头戏,实现业务发展高质量、发展动力高质量、发展基础高质量、运营水平高质量。

蓝图绘就,辽河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

向资源要发展底气。“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辽河探区剩余待探明储量20余亿吨,剩余可采储量近亿吨,方式转换和新增矿权区均可拓展资源空间。而且,辽河已开发油气藏具备不可多得的储气条件,新建的几条国家天然气主干管道夯实了气源和输送基础,地处京津冀和东北地区衔接带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为建设大型储气库创造了有利条件。辽河坚信“老区不老、小块不小”,坚持油气并举、稳油增气,坚定“新区快突破”,不断夯实资源家底。

向创新驱动要活力。多年发展,辽河从基础研究到现场应用、从研发储备到试验推广,已经形成完整的核心技术、配套技术系列,稠油特色勘探开发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辽河进一步聚焦勘探开发核心技术,着眼“优势领域保持领先、赶超领域快速提升、前沿领域超前储备”,打好经济有效提高采收率攻坚仗,全面增强油田稳产基础。

向一体化优势要发展合力。经过50年的发展,辽河形成了油气生产、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燃气利用、辅助保障、多元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具备综合一体化管理优势。尤其八大业务板块规划和海外业务布局进一步靠实了发展目标,“三项制度”和“油公司”模式改革进一步破除了体制机制障碍,干部员工谋改革、求发展的强烈共识进一步凝聚起奋进力量,形成建设高质量“千万吨油田、百亿方气库”的强大合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经历半个世纪风雨洗礼的辽河油田开启了建设“千万吨油田、百亿方气库”的新征程。面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辽河上下勇担时代使命,永葆进取精神,推动辽河这艘航船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责编:孝媛、汤龙)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