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上8點到現在,一刻沒停……”5月23日晚6點半,在皇姑區北塔龍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門診,預防科科長劉楊和她的同事們如同鉚在接種台上的螺絲釘,一天下來,除了中午換班吃口飯,幾乎沒挪窩兒。
這個周末,皇姑區有600余顆這樣的“螺絲釘”以及更多的工作人員、志願者們堅守崗位、各司其職,僅22日一天就完成2.5萬人次接種,打破單日最高紀錄。
“超常規”背后的“超負荷”
皇姑區衛健局局長高鬆介紹,在皇姑區體育館方艙醫院,設有32個接種台,規劃接種能力是200人次/天,全天規劃接種6400人。而在5月22日,這裡單日接種了8684劑次,比規劃接種多出了四分之一,每個接種台接待近300人次。
“超常規”的背后,是一線接種人員“超負荷”的勞動和不計得失的全力付出。“我們工作時間是早8點半到晚5點半,但是隻要外面還有市民在等,就不會讓大家白跑一趟。”劉楊說,下班時間常常一延再延,這些天經常到晚上8點多。
“不管風裡雨裡,我們都在等你”
除了完成疫苗接種工作,大量的基層醫療服務人員還承擔著對居家隔離人員的核酸採樣和醫學觀察工作,他們“三線作戰”無休息日、無節假日。
忙得團團轉的還有大量的社區工作者,他們的朋友圈裡,每天刷屏著預約接種二維碼、小程序、社區預約電話,向居民科普疫苗接種須知、最近接種點的位置,直播排隊情況、引導市民有序接種……
23日,明西社區書記牛杰在朋友圈裡給居民發信號:“不管風裡雨裡,我們都在等你”,告訴大伙接種點仍然在正常工作。
組建10支疫苗接種隊流動服務
5月23日上午9時,在皇姑區沈飛文化宮方艙門前,冒雨前來的市民排隊進入方艙,接種現場有序的管理和貼心的設置讓市民頻頻點贊。
為了滿足市民接種需求,皇姑區疫苗接種工作培訓和儲備人員4000多人。同時,皇姑區迅速增加方艙醫院建設,在一周內新增三台子沈飛文化宮、遼寧中醫藥大學體育館2個方艙。目前,皇姑區共有28個接種點,包括25個醫療機構接種點和3個方艙接種點,共142個接種台,日接種能力達到2.5萬∼2.8萬人。
當日,皇姑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韓玉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除了固定接種點,我們還成立10支新冠疫苗接種隊,深入到工廠、居民社區,讓疫苗‘流動’起來,滿足市民接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