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發遼寧省委書記張國清“兩會·聲音”:大力推進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

人民日報記者 王金海整理

2021年03月06日07: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3月6日,《人民日報》兩會特刊刊發了遼寧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國清代表“兩會·聲音”。

張國清代表(遼寧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充分發揮遼寧產業數字化的場景資源優勢和數字產業化的數據資源優勢,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遼寧時指出,要依靠創新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工業是遼寧的命脈,遼寧振興首先要工業振興。我們要充分發揮遼寧產業數字化的場景資源優勢和數字產業化的數據資源優勢,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遼寧振興,以遼寧振興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下大力氣轉方式、調結構,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改造升級“老字號”,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裝備制造等產業賦能增效。深度開發“原字號”,對冶金、石化等“原字號”產業鏈補鏈、延鏈、強鏈,改變“煉”有余而“化”不足、“粗化工”有余而“精細化工”不足、原材料有余而增值鏈不足的狀況,推進“原字號”產業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發展。培育壯大“新字號”,強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培育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壯大數字產業集群,加快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提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應用水平,實現遼寧“數字蝶變”。

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堅定不移走創新路、吃“創新飯”。聚焦產業發展需求,優化提升一批重點實驗室、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和新型研發機構。發揮遼寧在新材料、精細化工、高端裝備制造、半導體芯片制造設備和工業基礎軟件等領域的產業優勢和人才優勢,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遼寧智慧。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產學研三方共同奔向市場、奔向需求,讓技術創新成果盡快轉化為社會現實生產力。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加強科技創新、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立法。

強基礎、揚優勢,為提高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貢獻遼寧力量。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著力打牢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基礎。突出抓好高端裝備制造、集成電路、精細化工、生物醫藥、新材料和節能環保等產業發展,讓優勢更加突出。超前布局增材制造、柔性電子、第三代半導體、量子科技、儲能材料等未來產業,打造標志產品和領軍企業。

(責編:孝媛、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