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良在工作崗位為旅客服務。
6月3日,正在沈陽站“美麗服務台”值班的馬成良收到了一份特殊禮物。“送禮”的人是一名殘疾人士,而禮物則是一封感謝信。
“輪椅哥”收到一份特殊禮物
“我叫白建華,是一名需要依靠輪椅代步的肢體殘障者,因工作需要,數年來我常往返於各大城市之間,每遇外出乘坐火車,但凡沈陽站有車,我都從這裡走,因為沈陽站有位工作人員——‘輪椅哥’馬成良,他總是為我們這些特殊旅客提供貼心的服務,讓我們不會因自身的不便而有任何出行困擾。不僅我本人得到過‘輪椅哥’的幫助,而且我也曾多次在沈陽站候車時看到他為其他旅客給予關愛和幫助。我希望馬成良愛崗敬業、甘於奉獻的精神和行動能夠感染帶動更多的同行。”
沈陽站工作人員趙淑華向記者介紹說,旅客白建華的這封信可以說是“輪椅哥”馬成良在崗位默默奉獻17年的真實寫照。對於趙淑華的評價,馬成良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實我也沒做啥,只是把別人眼中的小事堅持做了17年。”
“五心服務法”為旅客解難題
馬成良是沈陽局集團公司沈陽站“美麗服務台”的工作人員,因為在客運服務中經常推著輪椅為旅客提供服務,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輪椅哥”。馬成良說:“我要把旅客送上車才放心,我是盲人的眼睛,殘疾人的腿。”
馬成良用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五心服務法”,解決旅客遇到的“五難”:有的旅客因口齒不清造成“溝通難”,馬成良以“耐心”去回答旅客的問題﹔有的旅客因視力障礙等問題造成“乘降難”,馬成良以“細心”當起旅客的“眼”和“腿”﹔有的旅客因行動不便造成“如廁難”,馬成良以“熱心”將旅客的“不方便”轉變為“方便”﹔有的旅客因為突發疾病造成“應急難”,馬成良以“用心”掌握應急方法,處理好突發狀況﹔有的旅客因年老體衰造成“出行難”,馬成良以“誠心”事事想在旅客之前。
一年推行輪椅1900多公裡
服務台的工作繁忙而瑣碎。記者在現場看到,因為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火車站旅客明顯增多,馬成良坐在服務台前不間斷地回答著問題。趙淑華說,“輪椅哥”現在是沈陽站的名人。因為他性格好,服務好,每天都會有近20個預約電話打到“美麗服務台”,馬成良都會將旅客提出的需求記錄在登記簿上。“我為有的行動不便的乘客服務了三四年,我們之間成了老朋友。”馬成良說。
記者了解到,在過去幾年裡,馬成良幫助過的重點旅客已有千余人,有心人曾經做過這樣的統計,從進站大廳送重點旅客到距離最遠的十八站台,一個單程至少要推輪椅走行1000米,馬成良每個月輪班16次,平均每班徒步往返的距離超過十公裡,一年下來,往返的路程約1920公裡。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張曉寧/文 李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