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定存收益超4% 存款還是買理財產品?

2020年05月29日14:02  來源:沈陽晚報
 
原標題:三年定存收益超4%,糾結了! 存款還是買理財產品?

今年以來,銀行穩健理財收益率持續下降,甚至已經跌破4%。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更多選擇期限較長的定期存款,3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已經突破4%。

理財產品收益和定期存款收益出現“倒挂”現象,專業人士建議投資者不要盲目追高,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理財產品收益持續下滑

目前沈陽各家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普遍降溫。相關統計顯示,5月以來,銀行理財收益率再度下行。5月9日-15日,287家銀行共發行1776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和淨值型產品,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81%,較上期減少0.07個百分點。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2020年4月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指數報告指出,4月,銀行理財收益水平環比下滑至3.66%。從不同類型產品收益變化來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產品的收益比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產品下滑的還要多。

記者走訪沈陽一些銀行網點了解到,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確實在逐漸下跌,現在預期收益在4%以下已經成為常態,貨幣基金類產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更是低到1.5%左右。

未來反彈上升機會不大

業內人士解釋說,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主要和市場流動性水平有關。進入2020年,人民銀行3次降低存款准備金率,釋放了1.75萬億元長期資金,市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市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銀行獲取資金的成本有所下降,影響了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水平。同時,銀行理財產品結構性調整仍在持續,這也在推動銀行理財收益繼續下行。

目前,國內經濟正在復蘇,中國人民銀行大概率將維持目前較寬鬆政策,銀行體系內流動性總量將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市場資金面寬鬆狀態不改,預計銀行理財收益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有些投資者想眼下投資短期理財產品,然后等待市場利率上行后,再進行調整,目前來看,這種操作策略並不合適。

存款利率高過理財產品

那麼,對於穩健性投資者來說,又不敢輕易嘗試股票、期貨、基金等中高風險的投資方式,又該如何來理財呢?建議選擇安全性比較高的銀行存款產品,而且城商行的存款產品利率水平相對較高。有的銀行3年期的定期存款,1萬元起存,利率達到4.125%。

據了解,目前沈陽多家銀行3年期存款利率與3月的時候比較,已經有所下跌,不過多數還是維持在4%左右,比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要略高一些。整體來看,股份制銀行的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比起城商行略低,而且起購金額也較高。

不過,相較於多數銀行理財產品,銀行存款的期限較長,流動性較差。如果投資者短期內有資金需求,不建議選擇定期存款,因為中途取出錢來應急,利率就要按照活期存款來計算,非常不劃算。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谷麗紅

(責編:孝媛、湯龍)

精彩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