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助殘日】身殘志堅的駐村好書記

——記錦州義縣城關街道后楊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陶中志

2020年05月15日09:45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從2018年3月13日接到下派駐村通知的那天算起,到2020年3月底的750個日夜裡,陶中志頂著夫妻雙方父母生病住院、大姐重度殘疾需長期照顧和愛人懷孕生子等實際困難,一直奮戰在駐村的工作崗位上,出勤就有713天之多,遠遠超過組織部門對駐村干部在崗每月達到20天的要求,真正做到吃住在村上、全程參與村裡的各項工作,成為了實實在在的村裡人。

剛駐村那會兒,雙腿殘疾的陶中志“走”遍了村裡的街頭巷尾和田間小道。身體的不便卻沒能阻礙他開展駐村工作,他用實際行動打消了村民們的疑慮,用自己的干勁兒和堅守為村裡脫貧攻堅事業做出了一件又一件實實在在的事兒。

量身制定好項目,精准幫扶暖民心

52歲的郝洪江和53歲的景鐵梅夫妻倆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郝洪江身患糖尿病綜合症需要有人長期照顧,這個家庭的生活負擔就壓在了景鐵梅一個女人身上,而她這個家裡唯一的勞動力又因每天圍著老郝轉,不能離家外出務工,所以日子越過越難,僅能靠著政府低保金勉強度日。

當陶中志來到景鐵梅家得知她有養殖經驗,就鼓勵她在家照顧老郝的同時發展養殖業,經過多方聯系找到一家種雞場給她免費提供雞雛,小雞長到了出欄的時候又聯系牧業公司幫其銷售,最后一算這批賣雞款有近8千元,對於靠吃低保的她來說不是小錢兒,拿到錢后景鐵梅激動的說:“感謝陶書記盡心盡力的幫扶我們全家,給他點贊!”

情系百姓無小事,鄉村舊貌換新顏

近些年遼西地區十年九旱,加之當地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很難選好適宜本地的種子和肥料,加重了糧食減產程度。面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難題,陶中志立即把選擇優良種子和肥料作為提高糧食產量,促進農民增收的關鍵之舉,於是開著自己的小面包車帶著村民狄榮田等到沈陽一家大型種業公司的展示田進行實地參觀考察,為來年春播生產學習種植經驗、選擇適宜的種子和肥料。

“2019年秋天,后楊村的糧食平均每畝增產了600多斤,看到鄉親們高興的樣子,我一直提著的心也終於放下了,他們豐收了,我這個駐村第一書記的干勁兒也就更足了!”陶中志自豪地說。

駐村期間,陶中志還依托自己高級農藝師的專業技能,自掏腰包0.84萬元連續三年給全村34名黨員發放土豆種子用於發展他們自家房前屋后經濟﹔給村內原有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春耕物資幫助其搞好生產防止返貧﹔前往沈陽的種苗公司為鄉親們考察口感型果蔬“苗和果”項目,學習最新種植技術改善原有品種品質。利用自己派出前在錦州市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中心工作的有利條件,通過創業扶持政策為村內貧困殘疾人梁文華和劉爽爭取創業扶持資金每人每年0.3萬元,連續三年進行創業扶持,共計1.8萬元,分別扶持其家庭開展種植業和養牛業﹔同時還給其他殘疾人發放輔助器具二十余件,改善殘疾人的生活質量,為其一同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有力保障。

截至目前,陶中志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推動鄉村脫貧攻堅和振興發展,引進和培育致富項目7個,協助完成鄉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工程8個,涉及資金投入10583.78萬元,現已落實的項目資金達7082.58萬元。每個項目、每個工程,他都傾注了超出常人的心血,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服務群眾、一心為民的初心。

如今的后楊村,經過兩年來的不斷建設和發展,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社會治安和諧穩定、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環境變美了、路燈更亮了、村裡的文化生活也豐富了,村民們的幸福感得到不斷提升。

堅守抗擊疫情第一線,彰顯使命和擔當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陶中志放棄與出生才七十幾天兒子團聚的時間,從農歷臘月二十九開始到現在一直駐村值守、工作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和村兩委班子一起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畏艱險、沖鋒在前,合力織牢疫情“防控網”,排查轄區內住戶1488戶、過往車輛751台次,控制居家隔離觀察12人,懸挂宣傳條幅標語10條,粘貼宣傳海報30余張,發放疫情宣傳單500余份,用鐵欄杆封鎖進村卡口8處,日夜堅守在僅存的一處活動卡點對過往車輛和人員進行登記,確保轄區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最前沿高高飄揚。

人勤春來早!在疫情防控不放鬆的前提下陶中志還把村內整地備耕、種肥儲備和技術需求等情況做了詳實的記錄,指導鄉親們分散下地、搞好春播生產……

人們常說駐村工作苦、駐村工作累,陶中志作為一名駐村第一書記,為了鄉親們的幸福生活,他甘願吃下這份苦、承受這樣的累,身殘志堅的他為駐村工作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文章作者:錦州市殘疾人聯合會教就科科長 王宏光

(責編:王斯文、湯龍)

精彩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