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音樂綜藝節目要具備哪些特質

2020年05月15日10:44  來源:人民網-娛樂頻道
 
原標題:音樂綜藝“扎堆”,憑啥征服那些挑剔的耳朵?

  近日,各大平台音綜來襲,為大家奉上了豐富的“視聽盛宴”。正在熱播的《我是唱作人2》,兩季評分均在豆瓣7分以上,贏得觀眾好評。也有個別節目引發爭議,比如《天賜的聲音》變成“天賜的評論”,《歌手·當打之年》被質疑存在“劇本殺”,相比前幾季,節目關注度下降,讓觀眾感到“雞肋”。

  音樂綜藝“扎堆”播出,觀眾眼花繚亂。一部優質音樂綜藝節目要具備哪些特質?究竟什麼樣的音樂綜藝能征服那些挑剔的耳朵?

  好音樂是音樂綜藝的“靈魂”

  “一檔優質音樂綜藝的核心首先是好音樂。”樂評人鄧柯在接受人民網文娛部記者採訪時表示,音樂本身要有過硬的品質,即便節目過后,音樂還能被傳唱﹔其次綜藝應該有趣、吸引大眾,能引導傳播正確的價值導向,“這是一檔成功的音樂綜藝的標配。”

  正在熱播的《我是唱作人2》,開播四期拿下豆瓣7.3的高分,可謂“新聲奪人”,節目側重於發掘每位歌手的唱作能力,從而更好的打磨原創音樂,為觀眾產出更多好聽的優質歌曲。“《我是唱作人2》不乏高品質的歌手,他們的歌裡包含非常真實的情感,這對音樂來說難能可貴。”樂評人陳小北說到。節目中張藝興的《joker》、陳粒的《抱歉抱歉》、GAI的《烈火戰馬》等原創歌曲都小范圍出圈並登上微博熱搜,也坐實了《我是唱作人2》的“真熱度”。

  《我是歌手》第一季總決賽視頻截圖。

  前幾季《我是歌手》播出后,原唱歌曲經過精致的“翻新”制作后重新“走紅”,一直被傳唱。節目邀請了梁翹柏、劉效鬆、江建民等一批頂級制作人和樂手,讓音樂綜藝更加專業化,真正成為完整的音樂現場。“優質高能”的音樂產出,加上專業團隊的“加持”,使得這些音樂綜藝“圈粉”觀眾,具備了成為“爆款”的潛質。

  “硬”包裝和“趣”環節缺一不可

  在優質音樂的光環下,觀眾的耳朵受到洗禮,但是光有“靈魂”還不足以震撼觀眾,還得有好看的“皮囊”,視覺體驗和趣味的環節也是“吸睛”的關鍵。去年的《樂隊的夏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沒有所謂“導師”,台上是樂隊,台下是樂迷,氛圍“復刻”livehouse體驗,為觀眾提供“沉浸式”體驗,這種形式是非常新穎和迷人的。同樣,《我是唱作人2》也沒有採用“大片感舞台”,“山洞”式舞台包裝使觀眾聚焦“C位”,空間感的縮小使觀眾“直擊”唱作人,儀式感滿滿。

  《我是唱作人2》視頻截圖。

  “多樣化的陣容配比搭配競技賽制可以制造一些故事線,讓節目更精彩。”陳小北說到。拿《我是唱作人2》來說,節目匯集流量明星、搖滾老炮、“新聲代”歌手、民謠歌手、說唱歌手和網絡歌手等不同風格、不同年齡的八位唱作人,呈現多元化的唱作趨勢,多角度全方位滿足觀眾的不同“口味”。不同的音樂風格的音樂人匯集到一起,使小眾曲風“打破壁壘”,擁有更多受眾,還為小眾曲風“出圈”提供更多可能性。

  這些外在“包裝”的不斷優化升級,和環節形式的多元化創新,極大的豐富了觀眾視覺體驗,使節目更加貼近受眾。陳小北表示,這種原創類音樂節目使創作者的意圖能夠直達聽者,試圖與觀眾產生精神共鳴,而且多維的創作形式也為節目增加了可看性。有網友表示,節目多元形式搭配“驚艷”的舞美設計讓觀眾“身臨其境”,優越感已經溢出屏幕。

  衍生節目盡顯嘉賓幕后百態

  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綜藝領跑了當下的電視行業,但是綜N代越來越讓大家感到“疲軟”,“同質化”綜藝越來越多,而綜藝衍生節目則是近年來出現的新的代名詞,衍生節目成為了當下一些當紅綜藝節目的制作思路,通過圍繞一個核心節目進行衍生開發,形成節目陣列,豐富觀眾的視聽體驗。

  《樂隊的夏天》視頻截圖。

  鄧柯表示,衍生節目是近年來綜藝、文化IP等發展的一種常見形式,主要作用是為了延伸受眾。像《樂隊的夏天》嘉賓們圍坐一桌,揭秘創作背后的故事和竟演幕后趣事,還原音樂人創作之外的真人秀魅力。唱作人通常都在音樂裡被認知,而衍生節目跳出圈外,讓大家不僅聽到他們在台前的歌聲,還可以了解唱作人幕后百態,以及音樂路上的心路歷程。嘉賓在節目中不斷拋出的新穎話題,既有趣又有料,更是為節目錦上添花。由此可見,衍生節目對於綜藝本身的影響不容小覷。

  “音樂不只是用來聽的,感受非常重要。一檔優質音樂綜藝,要讓觀眾有豐滿的體驗。”陳小北說,優質的音樂內核、硬核的包裝、多樣化的嘉賓配比、別出心裁的衍生節目已然成為一檔音樂類綜藝得以制勝的必備要素,希望在未來,音樂綜藝能夠不斷解鎖“新姿勢”,為觀眾帶來多元化的視聽盛宴,制作出更多優質的音樂綜藝節目。

(責編:湯龍、孝媛)

精彩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