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職場媽媽們快樂嗎?

2020年04月13日11:29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疫情期間,職場媽媽們快樂嗎?

“職場媽媽的復工概率低且更多選擇在家辦公。”

“職場媽媽的睡眠無明顯改善。”

“職場媽媽的心理健康程度在所有從業群體中最低。”

……

近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長聘副教授張丹丹研究團隊發布了《防疫期間,需關注“職場媽媽”的心理壓力》調查論文,論文中,一系列有關職場媽媽在疫情期間的生活及心理狀態被“曝光”。

“相比而言,職場媽媽們這段時間還是比較艱難的。一方面,她們急切地想要回單位工作﹔另一方面,為了更好地照顧不能上學的孩子,隻能選擇在家工作或不工作。”調查數據客觀地反映了職場媽媽的實情,張丹丹說,“在工作與照顧孩子的雙重壓力下,她們過得並不快樂。”

初衷:了解疫情對哪個群體影響最大

過去兩個月,上班族的生活軌跡發生了巨變,社會活動大幅減少,大部分時間足不出戶。同時,由於學校和育兒機構推遲開學,未成年子女日常教育的重任完全回歸家庭。

特殊時期,上班族如何權衡工作和家庭事宜?男性和女性的應對是否相同?照顧子女和工作的權衡對心理健康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張丹丹研究團隊分別於3月1日、3月9日∼10日在“騰訊企鵝調研”平台隨機抽取2019年底處於從業狀態的個體樣本,最終有效樣本5679人。調查收集了被訪者的詳細個人基本信息、疫情期的生活安排、復工情況信息、並對其心理健康和行為進行了客觀測度。

“我們做這個調研的初衷是想了解疫情及疫情期的一些措施對人們心理健康的影響,項目裡面有很多維度,性別視角是其中一個重要維度。”張丹丹表示。她進一步解釋道,整個調研群體都是去年底有工作的樣本,他們分布在全國各地,包括各種職業、各種收入水平。男女比例基本均衡。

“我們把他們分為四個群體:沒有未成年人子女的男性和女性,有未成年子女的男性和女性。”張丹丹說,在調查中,因為有未成年子女的女性在很多方面“表現”突出,為了方便提及,就把她們稱為“職場媽媽”。

張丹丹此前就看到過相關報道,文章說湖北某地區的心理咨詢電話中九成都是女性,當時她便預感到女性群體對疫情的影響會更敏感,“現在看,調查結論和我們預測的一致。”

結論:職場媽媽心理健康程度最低

張丹丹的兩次調查都在3月上旬,那時我國疫情已相對平穩,企業陸續復工復產。從調查結果來看,3月上旬,全國復工率為77%,總體工作量恢復率為去年同期的58%,從業人員仍很大程度上居家生活,與平時相比社會活動銳減,大量時間和精力需應對家庭生活。其中,職場媽媽比其他三類從業群體復工的可能性低6個百分點﹔即使職場媽媽選擇復工,其在家工作的可能性比其他從業者高出10.5個百分點,工作量恢復程度也低了8.7個百分點。

“復工率最低、更多選擇在家辦公、失業可能性最大……這些結果說明,職場媽媽在權衡工作和子女方面,面臨著更艱難的復工選擇。”張丹丹強調說。

那麼,在家辦公或不工作是不是職場媽媽的主動選擇?

調查結果顯示,有孩子的從業者希望恢復正常工作的願望都很強烈。希望盡快復工的原因中,八成男性和七成女性從業者是為了“賺錢”。

疫情期間,“宅”成了全國人民生活的主旋律。在家都會干什麼?調查顯示,男性增加了網上社交和網上游戲的時間﹔而職場媽媽,在這兩方面的時間都沒有增加,而且顯著少於男性。

同時,比起2019年底,從業人員平均每天多睡了半個小時,但職場媽媽群體的睡眠卻沒有明顯增加。

“社會活動和娛樂活動較少,睡眠也沒有增加,那職場媽媽的時間都做什麼了?我們推測是在陪伴孩子。”張丹丹表示。

一個多月的“宅”生活,對從業者的心理健康影響是否不同?對此的結論是:職場媽媽的心理健康程度在所有從業群體中最低,特別是在家辦公的職場媽媽。

“她們不快樂的原因,主要是要在工作和孩子之間面臨更多的權衡。疫情期間為躲避孩子的干擾,在家裡廁所‘躲著’辦公的人群已不是個例。”張丹丹分析說。

建議:增加長效機制以減輕職場媽媽日常壓力

“從調查的多項結論來看,在孩子和工作的雙重壓力下,職場媽媽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張丹丹認為,職場媽媽的心理健康特別需要關注和支持,因為她們不但會影響自己自身的發展,也會影響下一代的成長。

目前的轉機是,全國疫情正在逐步緩解,一些地方陸續公布了復學的日期。隨著孩子的返校、回歸課堂,在一定程度上,職場媽媽的心理壓力會相應地有所減緩。

“盡快復學當然最好,而更關鍵的是,國家應增加長效機制,以減輕職場媽媽日常的生活和照顧壓力,尤其是對於低收入家庭和失業家庭。”張丹丹建議,政府可通過減稅、轉移支付等社會保障的方式,逐漸向照顧孩子壓力大的職場媽媽傾斜。

這段時間,各地相關機構也開通了心理熱線,以緩解疫情帶給民眾的焦慮和壓力。張丹丹認為,心理熱線的增加肯定是好事,但關鍵是要讓大家及時知道和了解怎樣參與心理熱線的咨詢和問答。她建議,可以通過電視節目、網站、微信公號等,告知大家心理熱線咨詢的渠道。

同時,她認為國家相關部門可以在一些渠道增加關愛職場媽媽的公益廣告,“目的是讓媽媽們知道,她們的付出是得到認可和關注的。”張丹丹表示,這種方式相對簡單易行,可以有效緩解媽媽們暫時的心理壓力。(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富東燕)

(責編:孝媛、湯龍)

精彩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