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延長,居家隔離的人們或多或少出現了焦慮、郁悶、食欲不振等“抗疫症狀”,並出現了“眼紅”症狀,而感冒、流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眼紅”症狀。記者從北部戰區總醫院眼科門診了解到,年后經常有人打電話或通過微信跟醫生咨詢自己的“眼紅”問題。
疫情期間,若不慎突發“紅眼病”怎麼辦?它會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嗎?普通“眼紅”與新型冠狀病毒的”眼紅“有哪些區別?就此,記者採訪了北部戰區總醫院眼科主任陳穎欣。
“從患者的反映看,有的出現“眼紅”症狀,有的出現眼周皮膚有紅腫騷痒現象,一些人開始擔心自已的眼結膜是不是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了,是不是得了紅眼病。”陳穎欣介紹。
刷屏、上火、熬夜,你“眼紅”了嗎?
“從我們接的’眼紅’患者咨詢和反饋情況看,可以確定的是,大部分患者不是病毒感染,即病毒性結膜炎。也就是說,他們並不是真正的’紅眼病’”。陳穎欣說。
在家隔離期間眼部出現了眼周紅腫、眼底紅血絲等症狀,主要是由於結膜下出血,而不是結膜充血。常見的原因是這段時間在家隔離,生活沒有規律、晝夜顛倒、過度刷屏、用眼疲勞等原因所致,有的則是因為感冒和持續性咳嗽導致的。
“這種情況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隻需要多休息,保証作息規律,要常洗手、不揉眼,有咳嗽或便秘等情況對症治療就行,根據結膜下出血量的不同,患者在5天至2周內大多能夠自行吸收。”
疫情時間,有很多人出現精神壓力大、免疫力下降等問題,以致眼睛得了“麥粒腫”,也就是老百姓俗稱的上火起了“針眼”,並出現了眼周紅腫發痒等症狀。
“這些症狀主要是由瞼板腺炎症導致。瞼板腺炎發病早期,也就是在2天之內,眼睛局部會有充血和壓痛的情況出現,這時可以在家做些局部的冷敷,也可以用抗生素眼膏如氧氟沙星每天在患處皮膚涂抹2次,或用抗生素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每天進行4次點眼,必要時可根據情況再口服抗生素,待炎症控制后,患處的局部充血和壓痛都明顯減輕,就可以改做熱敷。”
她強調,若發現眼瞼皮膚處有膿頭時,盡量不要在家自行處理,應盡快到正規醫院切開排膿。
“眼紅”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了嗎?
疫情期間,突然發現自已的眼底出現了紅血絲,一些人難免會聯想到已有的報道,擔心自已會被新型冠狀病毒通過眼結膜感染了。
針對這些疑慮,陳穎欣提示:不必過度緊張,但也不要大意。
她說,病毒性結膜炎確實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病者常有接觸結膜炎患者或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史,專家也明確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病毒可以通過眼結膜感染,但並不是說出現“眼紅”症狀就開始懷疑是被病毒感染,甚至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我們要理智的結合全身狀態來綜合分析。
“從目前確診病例的發病情況看,新型冠狀病毒主要致病器官為呼吸系統,涉及眼部的報道並不多。目前,我們對新型冠狀病毒能引起怎樣的結膜或角膜炎感染尚不十分清楚,常見的病毒性結膜炎還是以腺病毒和腸道病毒感染為多,病毒性結膜炎流行程度和危害性更重。”
“紅眼病”屬於病毒性結膜炎,是急性流行性結膜炎,它一種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性眼病,常見於雙眼先后發病,有人傳人、患眼傳健眼的特點,主要是通過空氣傳播、接觸傳播,因此常會引起學校、幼兒園、工廠等人群密集地的暴發流行。
“紅眼病患者根據病毒的毒力不同和病毒性結膜炎受感染人的免疫力不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眼紅也就是結膜充血的症狀,眼睛的分泌物也會增多,當角膜受累時,眼睛也常會出現畏光流淚和眼痛的症狀,患者要及時就醫用藥,使用過的毛巾、衣物等也要及時消毒,以防重復感染或傳染他人,同時要少吃些辛辣、上火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眼紅”患者如何自行判斷?
疫情期間,“眼紅”患者如何進行自我判斷,隔離期間有哪些注意事項?
陳穎欣提示,首先要正確區分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三個概念,這三種病均有可能引發眼紅,但三者的發病症狀是有區別的。
如圖所示,大家可以鑒別三者發病症狀。
陳穎欣建議,當患者發現有“眼紅”症狀時,可先通過醫院的咨詢平台先與專科醫生交流,初步判斷是什麼性質的眼紅,發病程度如何,再在醫生的建議下確定是否需要到醫院就診。醫院通過細菌培養、病毒培養、病毒核酸檢測、PCR檢測等手段再進行確診。
她特別提示相關診室醫生,若條件允許,接診醫生應穿戴好防護帽、防護鏡、外科手術口罩、防護服、外科手術乳膠手套及一次性薄膜手套等,查體時也盡量減少接觸,避免職業暴露。接診過程中除常規問診外,應仔細詢問患者及患者家屬有無武漢相關接觸史、紅眼病患者接觸史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觸史,應對眼科查體相關器械進行一患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若患者除眼部表現外,無全身不適,可給予眼科專科治療﹔若患者存在發熱、呼吸道感染症狀,應立即轉入發熱門診進一步檢查,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並做好相關記錄,后期一旦確診為陽性病例,可根據記錄追溯此患者、家屬、醫務人員及其他可能人員接觸史,以指導隔離。”
除了帶口罩,普通人群需要帶護目鏡嗎?陳穎欣說,雖然專家提示新型冠狀病毒會通過眼結膜感染,但目前看傳播幾率小,醫務人員在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疑似或確診病例進行臨床護理時,為防止接觸到噴濺出的口鼻分泌物需要戴護目鏡,普通人群並無必要配戴。
她說,眼結膜炎傳染只是飛沫和氣溶膠傳播的一種方式,並不是新的傳播途徑,大家可不必過分擔憂。
“大家平時隻要做到勤洗手、戴口罩、不揉眼、不亂跑,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規律的生活,努力提高自身免疫力,我們就一定能打贏這場防疫戰。”(記者 郝曉明 通訊員 張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