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海關推廣應用智能審圖系統

蔡岩紅

2020年01月22日09:32  來源:法制日報
分享到:
 
原標題:全國海關推廣應用智能審圖系統

記者今天從海關總署了解到,智能審圖系統已在全國海關推廣應用,覆蓋了海運、陸運、快件、跨境電商、郵件及旅檢等各監管領域,對象牙等瀕危物種制品走私犯罪產生了極大的震懾作用。截至2019年12月底,“大型集裝箱/車輛檢查設備”智能審圖有效識別商品達618種,累計報警查獲1922起案例。“計算機斷層掃描式X光機”智能審圖有效識別商品達670種,累計報警查獲979起案例。

據介紹,中國海關已在世界海關中率先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海關一線監管深度融合,研發應用進出口集裝箱及行李物品掃描圖像智能審圖系統,發揮機器輔助人甚至代替人的作用,解決海關面臨的“管得住”與“通得快”的主要矛盾,在打擊洋垃圾及瀕危物種走私、維護國門安全、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海關智慧監管能力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智能審圖依托海關大數據雲平台和海量“大型集裝箱/車輛檢查設備”及“計算機斷層掃描式X光機”等機檢設備圖像數據,通過開展圖像標注、模型研發、算法訓練和圖單比對系統研發,採用神經網絡、三維分類網絡、語義分割網絡等技術研發出30多種算法模型,迭代優化算法200多次,持續提升智能審圖快速、精准識別能力。目前,“大型集裝箱/車輛檢查設備”智能審圖平均識別時間約為10至15秒,“計算機斷層掃描式X光機”設備智能審圖平均識別時間約為2至5秒。

“通關高峰時期,每分鐘要監管超過90名進境旅客的行李物品。以前主要依靠人工審圖,需要關員有豐富經驗並且注意力高度集中。”廣州白雲機場海關旅檢一處副處長陳新羿介紹,智能審圖系統的加入,實現了海關關員敏銳觸覺和系統算法穩定高效的優勢疊加,在精准打擊違法行為的同時,為廣大守法旅客提供“零打擾”的通關體驗。智能審圖系統被海關關員稱為“好幫手”,它不知疲倦,“火眼金睛”,能有效應對監管現場24小時不間斷工作模式。

海關總署表示,智能審圖是中國海關科技創新的一次大膽探索,在取得成功經驗基礎上,海關總署將進一步從機制保障、系統支撐、技術研發、隊伍建設、現場服務等各方面、全流程推動建立中國海關科技創新應用生態體系,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支撐“科技興關”。

(責編:尹柏寒、湯龍)

精彩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