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金兆勋,男,1974年11月,中共党员,副总师兼地质研究所所长、党支部书记。他曾先后获得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油田公司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2018年,他助力东部项目部与甲方签订合同12项,实现年产值收入3908万元。今年上半年,签订合同8项,合同额总计3967万元。利润收入更是从2017年的95万元,到2018年的180万元,再到今年的1000万元左右,实现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上去”的跨越。
查干湖,一个久负盛名的冬捕圣地,令很多人慕名前往。
然而,在辽河外部市场却有这样一个人,虽然他每年有200多天工作在距查干湖不到40公里的吉林松原,却从没领略过近在咫尺的湖光美景。
他就是东部油田项目管理部副总师兼地质研究所所长、党支部书记金兆勋。
在甲方眼里,他是“金刚钻”,没有他揽不下的“瓷器活”
近年来,伴随低油价影响深刻持久,“六期叠加”特征日益凸显,“走出辽河、发展辽河”成为战略抉择。2016年5月,东部油田项目管理部成立,擂响了辽河挺进东部油田市场的战鼓。
具有20年地质工作经验的金兆勋临危受命,“跨界”外闯吉林松原开发市场。从守土过日子到外闯找饭吃,从在家搞业务到带队闯市场,挑战前所未有。吉林油田普遍为特低渗、超低渗油田,油层薄且规模小,自身发展难度比辽河还要大,在这里“闯”市场无异于“干毛巾拧水”,更是难上加难。
“请大家相信,啃不下吉林油田这个硬骨头,我们绝不回辽河复命!”出发前,金兆勋向为他送行的同事承诺。
然而,等他到了吉林,才发现这个硬骨头比想象的要硬得多。如何才能打开市场,创造效益,金兆勋目标明确:必须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原则,依靠特色技术抢占高端市场。
几乎每周,金兆勋都要到甲方相关科室“报到”,“打探”市场信息,推介辽河技术。在一次次无功而返,一次次漫长等待中,他们迎来了利好消息,乾安采油厂向他们抛来了橄榄枝。
一大早,金兆勋就带队来到甲方单位。“来啦,我们这儿临时召开安全生产会。”工作人员撇下一句话,就把他们“请走了”。金兆勋和技术人员只好尴尬地等在门外,一等就是一上午。中午,他买了几瓶矿泉水和面包对付了一口,直到下午上班,他们才等到了对接机会。
“这是我们小井眼老井侧钻项目,你们回去先看看,如果可以,就交给你们做。”甲方负责人扔给金兆勋一份资料,就下了逐客令。
看完资料,大家都泄了气,“头儿,技术难度大不说,这明显就是亏本的买卖,哪个队伍能干啊,咱没那金刚钻就别揽这瓷器活儿了。”
“放心,一定会有解决办法的。”金兆勋表面上安抚着大家,心里却暗暗着急,“这是来吉林的第一份订单,无论多大困难,都要全力以赴拿下。”
那阵子,他日日夜夜琢磨着既能省钱又具备施工资质的队伍。几天下来,人瘦了一圈,嘴角也起了好几个大泡。最终,在考察了近10家施工队伍后,锦采大修队进入了他的视线。潜力论证、方案编制、预算审批等工作完成后,乾安采油厂第1口小套管井侧钻顺利实施,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后续的千余口老井成功复产奠定了基础。
“你们真是好样的,本想让你们知难而退,没想到你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初试牛刀,金兆勋让甲方刮目相看,吉林市场的大门也就此被他用辽河特色技术这把“金钥匙”成功打开。
在同事眼里,他是“主心骨”,有他在,没有过不去的“坎”
“气温低斗志不能低、困难大决心更要大”,作为团队的主心骨,在条件恶劣的工作环境下,金兆勋总是这样给自己和战友们打气。
2018年的冬天,吉林似乎比往年更冷一些。天刚蒙蒙亮,路上零星几点亮光,金兆勋不顾零下36度的室外低温,顶着猎猎寒风毅然上路。值班车的空调坏了,车里车外几乎一个温度,在车里坐着,他的手脚早已没有了知觉。
“天儿忒冷,一会儿得冻成冰棍儿了,要不等我今天把车修好,明天再去吧。”司机缩了缩脖子,压低帽沿儿说道。金兆勋搓了搓冻得通红的脸颊,抹了一把睫毛和胡茬上的霜,一脸坚决,“前线着急,不能拖。”
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下,值班车经常停一晚上第二天打不着火,可外闯技术人员在前线协调工作一呆就是一天,非常难熬。
如果说风雪是对身体的考验,那么地震便是对意志的磨砺。松原地区大震不见、小震不断,几乎每年都会震20至30次。
“叮叮当当、乒乒乓乓……”凌晨1时多,随着矿泉水瓶、杯子摇摆后掉到地上的声响,青年技术骨干孙贺又一次被惊醒,他在余震中抓起衣服就往门外跑。
地震虽然平复了,他的内心却波澜起伏。算算离家一个多月了,担惊受怕不说,每天都是一人干着两三个人的活,想想,不禁鼻子一酸。“金总,地震太吓人了,我不想在这儿呆了。”第二天,孙贺打起了退堂鼓。
那时,他们正在攻关《减氧空气泡沫驱开发可行性研究》这一重点项目,时间紧,任务重,白天勘察现场、晚上编制方案。为了让孙贺平复情绪,尽快适应工作环境,金兆勋尽量每天抽出时间喊他出去跑步、聊天,甚至让他先回去休息,自己留下来完成工作。
“思想上永不懈怠,行动上永不降格。”虽然又少了一份力量,可金兆勋对工作的标准却丝毫没有降低。油藏工程、采油工程、地面工程,每个方案他都吹毛求疵地去完善,每一个数据都要锱铢必较地去校对。忙起来不吃不睡的金兆勋笑称,那段时间自己都已经“走火入魔”了。
最终,他们凭借这一技术在甲方4个油田实施16个井组,阶段增油5000吨,实现收入近千万元。
如今,减氧空气驱、天然气井排水采气、连续油管冲砂钻磨、老井井况综合治理、水平井连续冲砂等辽河特色技术在甲方市场实现了多点开花,充分展现了辽河实力,叫响了辽河品牌,赢得了甲方的高度赞誉。
在家人眼里,他是“陀螺”,总是不停地围着工作转
“他长年在外出差,是一个‵不回家′的人 ,我都已经习惯了。”金兆勋的妻子张宏梅笑着说道。为了让他安心外闯,妻子在家忙里忙外,儿子也以父亲为榜样,去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理想大学。金兆勋深知,自己对家里亏欠太多,唯有更努力地工作,才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
三年来,金兆勋回盘锦的次数屈指可数,只要有工作需要,他就一定会坚守在前线。
“媳妇,咋整,项目工期紧,这次又不能回去了。”金兆勋一边给家里打着电话,一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厚厚黄沙中。
马上就“十一”长假了,说好了要和家人一起去青岛度假,可大老爷府项目刚刚开工,很多事儿等着他去协调,金兆勋只好又一次和家人“爽约”了,金兆勋很内疚,却也很无奈,这已经是他连续在吉林度过的第三个国庆节了。
项目所在地是整片的沙丘,一阵秋风扫过,卷起漫漫黄沙,肆意地挂附在金兆勋的头发、鼻孔、耳朵和脖子上。因为沙子太厚,许多大型车辆过后留下的深深车辙让值班车无法通过,金兆勋只好每天步行到施工现场,在这条近3公里的无名沙路上,留下了他一串又一串踏实而清晰的脚印。
对于金兆勋而言,工作似乎永远是他最大的牵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几乎停不下来的“陀螺”,却在去年6月破天荒的休了一次“长假”,因为腰脱严重复发,他只能像“植物人”一样躺在床上静养。可正值各项目施工高峰期,他身在盘锦,心系松原,把病床当成了办公室,每天躺在床上打电话远程指挥项目协调。
20多天后,病情稍有好转,他第一时间买了一张赶往松原的火车票,由于不能久坐,买到了座位的他只能一路享受“站票”的待遇,硬是咬着牙把5个小时的路程坚持了下来。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多年来,我们形成了许多具有自己特色的技术,只要坚定信心不断‘走出去’,就会发现我们手里正捧着一个聚宝盆。”对于未来,金兆勋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