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榜样

“千万吨大炼油”工程的质量“守卫者”

——安全环保技术监督中心工程质量监督站王兴亚

2020年06月27日22:25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人物档案:

王兴亚,男,55岁,中共党员,安全环保监督中心工程站一级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师。在工程建设系统从业25年,他完成3000个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检测、监督任务,曾荣获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系统先进个人、集团公司质量技术机构先进个人、油田公司劳动模范等荣誉。2013以来,他主持完成国家重点项目——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升级改造项目的工程质量监督任务,荣获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和华北石化公司“建功立业千万吨”一等功。

2019年7月,一封由华北石化公司发出的《感谢信》传真至辽河油田公司,向辽河油田公司及下属安全环保技术监督中心辽河工程质量监督站表示感谢。信中,还专门提及一个人的名字——王兴亚,对他在执行华北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质量升级与安全环保技术改造工程质量监督任务中的突出表现给予高度肯定。

树立发展意识,突破行业壁垒,他坚信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

华北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质量升级与安全环保技术改造工程是中国石油“十三五”期间唯一的炼油扩能项目,工程总投资150多亿元,是目前国内行业内装置规模最大、装置数最多、技术最先进的大型综合炼油项目,是雄安新区、京津冀地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加速发展的重要能源保障。

辽河工程质量监督站第一次外闯市场,就遇到跨行业执行炼油板块工程监督这么大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王兴亚感到肩上担负的不仅仅是一份沉甸甸的监督责任,更是一项必须完成的重要政治任务。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第一天王兴亚就被念了“紧箍咒”,他们的监督车辆被拦在了工地大门外。

“确实很难”,王兴亚说,“我们坚持原则、多方协调,亲自向各方阐明监督不是质检、检查不是刁难的观点,终于过了‘进门关’”。但随之而来的又是一颗颗“软钉子”,业主不主动配合、监理不及时报监……面对种种刁难和借口,作为总监督师的王兴亚总是冲在最前面,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准确严谨、客观公正地实施监督检查,不放过一个质监点。慢慢地,工程各方都知道辽河这位“黑脸汉子”是一道绕不开的坎,主动支持和配合监督。

项目大型设施设备多,工程构件材质规格多,工艺结构复杂,安装精度要求高,涉及诸多领域行业规范标技术标准。“光有热情是完成不了监督任务的。

为了弥补专业监督技术和炼化监督经验欠缺的不足,王兴亚建设“学习型”监督团队,由外请的炼油工程建设监督专家和新轮岗监督人员开展“师带徒”活动,白天在施工现场向寰球辽宁公司、吉林梦溪等炼油工程建设专家学实践经验,晚上回到驻地学习每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他还制定《华北石化质量监督部管理规定》,明确监督工作程序、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从源头规范监督内容和履职行为。

“三百多个日日夜夜,翻阅几十本石化行业规范,掌握了上百个专业概念,上千个专业数据,突出施工质量缺陷分析与防范,提升了业务技术水平和现场处置能力。”经过近六年的历练,王兴亚培养了刘春茂、王庆、魏芳霞等一批石油炼化质量监督人才,打破了跨行业监督壁垒,大幅拓展辽河监督领域,增强了外闯市场能力。

树立担当意识,严格质量监督,他坚信责任胜于能力

2017年,华北石化公司千万吨升级改造项目进入攻坚会战期。 项目涉及技术领域广,技术规范多,材质、介质、工艺十分复杂。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台设备、任何一道工序、任何一个细节出现质量问题都可能给这座千万吨级炼化装置正常运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压力激发动力”,王兴亚主动与各参建单位建立密切的沟通互动机制,清楚掌握勘查设计、总承包管理和施工进度等状况。

“勤能补拙”,王兴亚建立“大项目、大格局、大质量、大管控”监督模式,总结出“从质监点到位监督”“差别化定点监督”“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重点巡监”等工程质量监督法,每天每个监督组形成“监督记录”,出具“质量问题处理通知书”;每周召开监督例会,发一期“监督简报,确保“工程项目质监点覆盖率100%”“质监点到位率100%”。

“监督是质量管理的最后一道关口。”王兴亚坚持从实体质量倒推行为质量,采取PDCA模式实现质检点监督全覆盖,在严格督促责任主体落实主体责任基础上,在项目监督部内部实行质量问题跟踪闭环处理,不放过每个工作细节。

“现场装置布局紧凑、交叉作业频繁、作业工种繁多,仅需无损检测焊口长度就达到320多万吋。”面对巨大的监督工作量,王兴亚带领大家白天跑现场、晚上录资料,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动真碰硬。近六年来,累计抽查项目工程文件、资料11.3万余份,形成监督记录8500份、影像资料1.7万余份,共发现2090个质量问题,签发《质量问题处理通知书》210份,坚决退回预拌混凝土、钢材、保温材料、进口高压阀门等7种材料11个批次不合格产品,严格控制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施工质量。

树立团队意识,带出过硬队伍,他坚信众人拾柴火焰高

2000多个日夜更迭,800多公里空间阻隔,挡不住辽河监督人风雨兼程。

2013年底开始,王兴亚就带领两名年轻的80后常驻华北炼化工地,随着项目工程量的加大,他的监督团队逐渐增加到11人。

“远离辽河,监督人员的一言一行、专业技能、工作作风都代表着辽河形象。”王兴亚时刻告诫着他的监督团队。

利益的触痛让各责任方想尽各种办法接近工程监督人员。六年间,王兴亚和他的团队频繁更换住宿地点,严禁接受参建各责任主体单位和人员的现金、礼物和宴请,并严令:一是所有工作事项在厂内解决;二是进场监督检查时,必须有两个人同时进场,不许“单兵作战”;三是除项目监督人员外,其他各参建责任主体单位人员严禁进入监督部住地;四是12小时内下发《工程质量问题处理通知书》,严守廉洁纪律。

“心相通,才能百事通。”王兴亚把华北项目监督部当成一个“家”去打理,每天晚餐桌上讲“家学”谈人生;利用微信群分享“心灵鸡汤”。老同志电脑录入不熟练,年轻同志就主动帮忙;队员生病了,同事就将饭菜端到床前,让大家时刻感受到“家”的气息,迸发出团队的力量。

2019年5月,华北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质量升级与安全环保技术改造工程实现绿色安全开车一次成功,顺利投产。

2000多个日日夜夜,王兴亚带领他的团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外闯市场创效560万元,辽河工程质量监督站荣获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王兴亚荣立华北石化公司“建功立业千万吨”一等功。 

(责编:尹柏寒、汤龙)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