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船舶柴油机稳定可靠地运行,必须靠燃油、滑油、冷却等各个工作系统有效配合,形成合力。就像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医护人员、人民子弟兵、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乃至每一个中国人,都做到了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这么积极的成果。反过来讲,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自由散漫,对疫情不重视、不配合国家防疫举措,那就无法形成万众一心的合力。”
日前,大连海事大学《轮机概论》网络直播课堂上,教师苏玉龙在讲授船舶柴油机知识时,围绕疫情,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个比喻生动,能记一辈子”“团结就是力量,机器系统和人类社会都一样”……学生们立刻在弹幕中这样回应。
2019年,大连海事大学确定了《轮机概论》等数十门课程试点课程思政教学,其中大部分是具有交通运输行业特色的专业课、通识课。苏玉龙是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船舶辅机教研室的一名老师。他说:“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尤其是孙玉清校长以一名轮机教师的身份直接参与试点工作,与我们一起研究细节。希望通过这次试点,实现从‘授业解惑’向‘传道’的升华,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书本以外更为重要的东西,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教研室组织老师们做了4版分专业的《轮机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在不同的教学背景下,对思政元素的发掘和应用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船舶辅机教研室副主任刘东介绍道,“比如在给法学院的学生讲这门课时,我们着重从轮机工程领域前沿知识、国家发展战略等角度说明轮机工程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去理解,鼓励他们积极投身相关国际法律法规立法事业,为增强我国航运业国际话语权贡献力量。”
理工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难点在于思政元素不易发掘,以及思政元素不易“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知识讲授中。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向马克思主义学院“求援”,《轮机概论》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攻关,科学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实施方案,使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与专业知识紧密相连的“思政点”,实现思政元素“自然引入-深刻阐述-留下烙印-思想认同”。
“原以为这门课程专业性很强,会比较枯燥,但是老师把课程内容和我们熟悉的东西相结合,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印象很深的是在讲到船舶的一些重要部件时,老师引用了八字海大精神来注解,比如船锚寓意坚定、船钟寓意严谨、螺旋桨寓意勤奋、船舵寓意开拓。这样的关联教学,不仅让我记牢了专业知识,更深刻理解了海大精神,最重要的是树立了传承航海文化、奉献交通事业的理想。”学生陈雨翎说。
4月16日,本学期《轮机概论》课程网上授课课时即将过半,为检验试点成效,为后半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支招”,大连海事大学专门组织召开了《轮机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
池华方老师回顾自己教授《轮机概论》课程十八年的历程,表示在没进行课程思政试点以前,就已经有意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授课中了,鼓励他们奋发图强,努力赶超。
蒋福伟老师则表示下一步将把更多新鲜、生动的案例融入教学中。例如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负压病房、负压救护车为引子,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船舶制冷、通风系统相关知识点,使他们树立祖国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的理念。
还有的老师关注到了课程思政教学可持续发展、效果评价等深层次问题。轮机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王宝军老师建议进一步充实试点团队力量,扩充“课程思政案例库”,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形成可复制的模式。乔卫亮、韩凤翚两位老师认为,恰如其分的思政点融入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建立教学效果反馈机制,客观观测学生反应,发现和避免突兀的“硬融入”。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孙玉清说:“开展好课程思政教学是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举措。去年,大连海事大学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针对‘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在,学校以《轮机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作为试点,目的是研究理工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索内在规律,打造具有参考价值的范例。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我们要将思政的‘盐’适量、恰当地‘调味’进专业课、通识课,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价值引领的转变,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