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延长,居家隔离的人们或多或少出现了焦虑、郁闷、食欲不振等“抗疫症状”,并出现了“眼红”症状,而感冒、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红”症状。记者从北部战区总医院眼科门诊了解到,年后经常有人打电话或通过微信跟医生咨询自己的“眼红”问题。
疫情期间,若不慎突发“红眼病”怎么办?它会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普通“眼红”与新型冠状病毒的”眼红“有哪些区别?就此,记者采访了北部战区总医院眼科主任陈颖欣。
“从患者的反映看,有的出现“眼红”症状,有的出现眼周皮肤有红肿骚痒现象,一些人开始担心自已的眼结膜是不是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了,是不是得了红眼病。”陈颖欣介绍。
刷屏、上火、熬夜,你“眼红”了吗?
“从我们接的’眼红’患者咨询和反馈情况看,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患者不是病毒感染,即病毒性结膜炎。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真正的’红眼病’”。陈颖欣说。
在家隔离期间眼部出现了眼周红肿、眼底红血丝等症状,主要是由于结膜下出血,而不是结膜充血。常见的原因是这段时间在家隔离,生活没有规律、昼夜颠倒、过度刷屏、用眼疲劳等原因所致,有的则是因为感冒和持续性咳嗽导致的。
“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要多休息,保证作息规律,要常洗手、不揉眼,有咳嗽或便秘等情况对症治疗就行,根据结膜下出血量的不同,患者在5天至2周内大多能够自行吸收。”
疫情时间,有很多人出现精神压力大、免疫力下降等问题,以致眼睛得了“麦粒肿”,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上火起了“针眼”,并出现了眼周红肿发痒等症状。
“这些症状主要是由睑板腺炎症导致。睑板腺炎发病早期,也就是在2天之内,眼睛局部会有充血和压痛的情况出现,这时可以在家做些局部的冷敷,也可以用抗生素眼膏如氧氟沙星每天在患处皮肤涂抹2次,或用抗生素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每天进行4次点眼,必要时可根据情况再口服抗生素,待炎症控制后,患处的局部充血和压痛都明显减轻,就可以改做热敷。”
她强调,若发现眼睑皮肤处有脓头时,尽量不要在家自行处理,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切开排脓。
“眼红”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了吗?
疫情期间,突然发现自已的眼底出现了红血丝,一些人难免会联想到已有的报道,担心自已会被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眼结膜感染了。
针对这些疑虑,陈颖欣提示:不必过度紧张,但也不要大意。
她说,病毒性结膜炎确实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病者常有接触结膜炎患者或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史,专家也明确指出,新型冠状病毒病毒可以通过眼结膜感染,但并不是说出现“眼红”症状就开始怀疑是被病毒感染,甚至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我们要理智的结合全身状态来综合分析。
“从目前确诊病例的发病情况看,新型冠状病毒主要致病器官为呼吸系统,涉及眼部的报道并不多。目前,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怎样的结膜或角膜炎感染尚不十分清楚,常见的病毒性结膜炎还是以腺病毒和肠道病毒感染为多,病毒性结膜炎流行程度和危害性更重。”
“红眼病”属于病毒性结膜炎,是急性流行性结膜炎,它一种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眼病,常见于双眼先后发病,有人传人、患眼传健眼的特点,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因此常会引起学校、幼儿园、工厂等人群密集地的暴发流行。
“红眼病患者根据病毒的毒力不同和病毒性结膜炎受感染人的免疫力不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红也就是结膜充血的症状,眼睛的分泌物也会增多,当角膜受累时,眼睛也常会出现畏光流泪和眼痛的症状,患者要及时就医用药,使用过的毛巾、衣物等也要及时消毒,以防重复感染或传染他人,同时要少吃些辛辣、上火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眼红”患者如何自行判断?
疫情期间,“眼红”患者如何进行自我判断,隔离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陈颖欣提示,首先要正确区分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三个概念,这三种病均有可能引发眼红,但三者的发病症状是有区别的。
如图所示,大家可以鉴别三者发病症状。
陈颖欣建议,当患者发现有“眼红”症状时,可先通过医院的咨询平台先与专科医生交流,初步判断是什么性质的眼红,发病程度如何,再在医生的建议下确定是否需要到医院就诊。医院通过细菌培养、病毒培养、病毒核酸检测、PCR检测等手段再进行确诊。
她特别提示相关诊室医生,若条件允许,接诊医生应穿戴好防护帽、防护镜、外科手术口罩、防护服、外科手术乳胶手套及一次性薄膜手套等,查体时也尽量减少接触,避免职业暴露。接诊过程中除常规问诊外,应仔细询问患者及患者家属有无武汉相关接触史、红眼病患者接触史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史,应对眼科查体相关器械进行一患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若患者除眼部表现外,无全身不适,可给予眼科专科治疗;若患者存在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应立即转入发热门诊进一步检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做好相关记录,后期一旦确诊为阳性病例,可根据记录追溯此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及其他可能人员接触史,以指导隔离。”
除了带口罩,普通人群需要带护目镜吗?陈颖欣说,虽然专家提示新型冠状病毒会通过眼结膜感染,但目前看传播几率小,医务人员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疑似或确诊病例进行临床护理时,为防止接触到喷溅出的口鼻分泌物需要戴护目镜,普通人群并无必要配戴。
她说,眼结膜炎传染只是飞沫和气溶胶传播的一种方式,并不是新的传播途径,大家可不必过分担忧。
“大家平时只要做到勤洗手、戴口罩、不揉眼、不乱跑,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规律的生活,努力提高自身免疫力,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这场防疫战。”(记者 郝晓明 通讯员 张晓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