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嘩嘩……水質不錯,很‘清亮’!”6月7日,沈陽市沈北新區森林裡小區的居民高春雪打開水龍頭,一股清澈的自來水從家的水龍頭裡汩汩涌出。
說起家裡的自來水,高春雪在不經意間發現,這幾天家裡的自來水水質“悄悄地”變好了。“以前家裡的洗衣機、熱水器內經常出現水垢,水燒開了上面還有白色的漂浮物,現在水質明顯提高了。”
讓高春雪不知道的是,水質改變的背后,水質改變的背后,源於一場沈陽市城鄉供水系統的重要民生工程建設。
據了解,由於遼西北地區河流水量、地下水量不足,造成了區域內水土流失加劇、沙化嚴重、水質惡化、生態平衡遭到破壞。資源型缺水、水質型缺水與工程型缺水並存,導致遼西北地區飲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中,沈陽北部地區水源主要為地下水,供水水源工程、周邊地區配水管網建設滯后,管網布局不合理,市政供水能力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加上地下水無序開採,也嚴重影響了區域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飲水安全事關民生福祉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2019年底,沈陽市委、市政府啟動實施遼西北供水沈北新區配套管網工程建設,工程包括原水輸水管道工程和淨水輸水管道主線以及近期各受水點的淨水輸水管線支線工程。
沈陽市城鄉建設局城市建設處處長柳熠介紹,沈北新區供水配套管網工程為大管徑、長距離輸水工程,主要位於沈北新區和大東區。工程試通水后,沈陽北部地區實現地表水置換地下水,告別了地下取水的歷史。正是這個原因,沈陽北部地區居民家中的水悄悄發生了變化。
據悉,沈北新區供水配套管網工程包括原水輸水管道、淨水輸水管道工程以及東線和北線兩條線路,分別穿越哈大高鐵、京哈高鐵等6處鐵路線及河流、國省道、高速路施工現場,涉及多處頂管施工作業,難度較大。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原水管線設計輸水能力55萬立方米/日,如此大的輸水量,常規的單根PCCP管難以承受,存在安全隱患,施工單位最終採用了大口徑、雙管並行的方式,有效地解決了原水輸水水量大、水流速度快、水壓高等難題,確保供水效果。
“目前,工程日供水能力為42萬立方米,遠期日供水能力為55萬立方米。當前仍處於調試供水階段,但沈陽北部地區,包括沈北新區、皇姑區、大東區及於洪區的部分地區的177萬人已全部使用上水質更好的地表水。”沈陽市城鄉建設事務服務中心重點工程項目建設部工程師陳闖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