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攝
9月2日一早,家住新世界小區的劉劍和鄰居一起,順著小區正對著的道路,步行幾分鐘就來到渾河濱水慢道。54歲的劉劍腳力甚佳,“奔小康就要健健康康。現在抬抬腳,走出家門就能鍛煉,每天沿著渾河慢道跑一個來回,心情特別舒暢。”
劉劍腳下這條步道,是渾河岸邊的健身慢道。“以前渾河邊還沒有這麼多的綠化景觀,也沒有這麼好的健身環境。”劉劍感慨地說。“現在的渾河跟過去比變化太大了。自行車道連貫平坦,與機動車完全隔離,空氣清新環境好,沿途風景百看不厭……”
從2016年到現在,沈陽將渾河兩岸灘地內已形成的健身步道、自行車路、濱水木棧道按照統一標准改造並串聯。截至目前,渾河核心段濱水空間向兩側延伸至東四環、西三環,形成全長約33公裡的渾河灘地城市段景觀帶和61公裡的濱水慢道。在這裡,沿河綠道一側為瀝青路面或木棧道形式的健身步道,一側為瀝青路面的自行車路,也是標准的馬拉鬆賽道,中間由綠化帶隔離,市民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步行、騎行或者慢跑。
然而,渾河曾是沈陽城市排污的主要渠道。從2000年開始,沈陽決定徹底治理渾河,37個排污口全部被掐斷,一系列“渾河治臭”的水環境綜合整治隨即展開。今天,渾河風光之美再現,沈城人民重回“母親河”的懷抱。
“碧波之上,渾河慢道蜿蜒向前,水光山色移步換景,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前不久,外地游客張瑞在“朋友圈”中分享了來沈陽渾河游玩后的感觸。誠如張瑞所言,渾河慢道隱身在城市綠化帶和園林之中,不僅能有效調整城市生態結構,串聯城市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還能挖掘城市文化內涵、塑造城市形象。
如今的渾河兩岸,已成了沈陽市民的后花園,在綿延的慢道交接處,是五裡河、沈水灣、天柱排青、長青灣這些風景秀麗的公園,有休閑亭、觀景平台、休閑座椅、公共廁所等一系列便民服務設施。越來越舒心的生活環境給了城市居民更多的生活選擇,也拉進了鄰裡之間的距離。“以前沒有集中的休閑場所,我們小區居民都聚不攏,現在渾河岸給大家提供了一個交流平台。”劉劍告訴記者,廣場舞、柔力球、太極拳……現在,沈城百姓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