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大氣、水、土壤治理

沈陽大力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2020年08月27日0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沈陽 大力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來自遼寧省沈陽市生態環境監測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大氣方面,2015年至2019年,沈陽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由191天增加到284天,增長48.7%,二氧化硫下降率達68.1%,PM2.5和PM10下降率分別達到40.2%和33%﹔2020年截至7月底,沈陽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146天,二氧化硫和PM10同比下降18.2%和3.7%。

水方面,沈陽市共有17個省考以上斷面,其中11個國考斷面、6個省考斷面。2018年,未達標斷面8個﹔2019年,全市11個國考斷面10個達標,6個省考斷面5個達標,未達標斷面較2018年減少6個,斷面平均水質改善18.76%,河流水質改善取得突破性成果﹔2020年7月,11個國考斷面全面達標,水質綜合指數較去年同期改善16.39%。

土壤方面,2017年以來,沈陽市完成了31.79萬平方米污染地塊治理修復和511個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信息採集、空間信息整合、風險篩查和糾偏工作。2010年,沈陽市醫療廢物實現100%安全處置。2018年以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保持在90%以上,土壤環境保持穩定。

創新智慧管理 換回“沈陽藍”

艷陽高照,天空蔚藍。沈陽這幾年空氣越來越好,藍天越來越多。

為第一時間發現污染源,沈陽市聘請了200名專業人員作為第三方管控團隊,對全市下屬縣(市)區進行網格化管理,還開發上線了“沈陽生態環境在線”APP,組建了13個抗霾攻堅微信群。第三方管控團隊發現涉及大氣污染的問題或線索,會立刻拍照取証上傳到微信群,所在縣區生態環境部門工作人員將第一時間到現場解決。

除了專業團隊,各種智慧環保系統也不斷投入到沈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秸稈禁燒指揮管控系統、大氣復合污染立體監測超級站、大數據監測中心……沈陽市每個季度都會對各縣(市)區的空氣質量進行排名,對排在后3名的縣(市)區處以罰款並約談相關負責人。

水質改善明顯 碧水清波重現

今年7月底,北沙河蘇家屯段已實現平均水質達標。北沙河是遼河流域的重要河流,也是遼寧省落實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意見整改工作重點治理的河流之一。它流經本溪、撫順、沈陽、遼陽4個市,於燈塔市河洪堡附近匯入太子河,流程全長102公裡。2016年以來,北沙河全流域水質一直較差,尤其是沈陽段和遼陽段,水質持續惡化,省考斷面東羊角、國考斷面河洪橋常年為“劣五類”。

全力打贏北沙河水質改善攻堅戰,沈陽市一馬當先。沈陽市成立了水體達標工作辦公室,鎖定污水直排、河道垃圾、畜禽養殖、工業企業超標排污、污水處理設施超標排放等突出問題,集中力量進行大排查、大交辦、大整改,實施綜合整治,建設蘇家屯二期污水處理廠,對沿線街道村屯實施污水收集處理。2019年至今,蘇家屯區投資約1.86億元,建設單元式污水處理設施,鋪設截污管線,實施河道清淤、封育,養護河堤,建設濕地,修建鋼壩閘,累計完成治污工程52處,治理效果逐步顯現。

蘇家屯劃定了8條支流河禁養區,開展關停取締、整改提升等工作,同時加快推進姚千、紅菱兩處污水處理廠及20公裡截污管網建設,目前已選址完畢,計劃9月份進場施工。下一步將與各部門加強聯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群策群力整治北沙河。

變廢為寶 生活垃圾處理新變革

沈陽市高度重視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作,科學規劃空間布局,努力打造精品項目。目前,大辛、老虎沖、西部3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相繼投產運行,生活垃圾處理方式由“衛生填埋”轉為“焚燒發電”,有效破解“鄰避效應”,實現城區生活垃圾全域焚燒零填埋。

沈陽市城區日產生活垃圾約7000噸,以往採取傳統衛生填埋方式處理,不僅浪費土地資源,污染周邊環境,還影響市民生活品質和城市形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沈陽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遼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入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以問題為導向,從實際出發,圍繞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目標,科學謀劃,統籌推進,多渠道籌措資金35.46億元分別在北部、南部、西部建設日焚燒總量達7500噸的3個垃圾焚燒項目。

採用焚燒發電方式處置生活垃圾,體積減小90%,重量減少75%,節約大量土地資源。沈陽市3個焚燒發電項目2017年起開工,經過2年建設,2019年底全部投產運行,累計處理生活垃圾171萬噸,上網發電5.4億度,上網電費補貼收益約3.5億元,實現了生活垃圾處理的資源化利用。

數據來源:沈陽市生態環境局、 沈陽市市政公用局

(責編:孝媛、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