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香菇行情很好,不愁賣,今年的疫情一點兒也沒影響家裡的收入。”正在徐家堡村蘑菇大棚裡忙碌著的貧困戶李兆東笑著說。
鞍山市岫岩滿族自治縣蘇子溝鎮徐家堡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兆東因為沒有一技之長,以前在外四處打零工,辛苦奔波,收入卻不多,還不能照顧家裡。2017年,李兆東脫貧后,各項扶貧政策持續發揮保障作用,他家不僅翻建了新房,妻子還當上了村裡公益性安全員,李兆東又被安排在村裡的扶貧基地打工,收入穩定,日子越過越好。今年,李兆東自己承包了合作社兩座蘑菇大棚,不成想年初因為疫情,香菇一直處於滯銷狀態。在市縣兩級政府主導下,村合作社參加了助農電商直播,現在徐家堡村種植的“赫豐富硒香菇”入選天貓特色農產品,品牌效應一出來,銷量也大幅提升。
據鞍山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解決年初疫情期間貧困人口就業渠道減少、外出務工困難等問題,鞍山市委、市政府按照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脫貧攻堅工作的通知》要求,積極化解疫情影響,多渠道多舉措推動岫岩、台安等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務工就業、確保貧困戶收入增加。截至6月9日,已實現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9479人,比去年全年務工就業人數增長92%,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開展就業普查摸清底數幫扶就業。 4月初,台安、岫岩兩縣針對縣域內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入戶開展就業普查。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已就業人員了解就業形式、地點、收入情況,對未就業人員登記就業需求、基本情況,設立就業幫扶台賬,積極推動幫扶貧困戶務工就業,尤其是對貧困戶家庭高校畢業生重點關注,定期了解畢業生就業情況,實行動態管理,及時推薦合適崗位,推進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
新增公益性崗位就近就地安置就業。針對貧困戶疫情期間外出務工難問題,為做好穩崗就業增收,鞍山市在原有公益性崗位基礎上,新增3164個公益崗位,其中負責疫情消殺、村組巡查、卡點值守等工作的疫情安全員崗位2052個,確保外出就業困難貧困戶就近就地上崗就業。
依托用工資源信息平台幫助就業。市人社部門利用全市就業網絡管理信息系統中各個地區用工信息,引導推薦各縣區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居住地附近企業就業。台安縣依托復工企業信息平台,篩選合適崗位,幫助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就業。年初台安縣扶貧部門通過與企業簽訂《扶貧車間就業用工協議》,在九股河集團、遼寧安井食品有限公司、神龍騰達有限公司設置“扶貧車間”,用於安置符合條件貧困戶到企業扶貧車間就業。
舉辦大型網絡直播招聘會推進簽約就業。針對疫情期間務工人員無法進行現場招聘,鞍山市政府組織各縣區通過網絡主流媒體發布、大型網絡招聘直播、線上“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等線上方式,幫助貧困戶進行供需對接、崗位匹配,累計提供3000多個適合貧困勞動力的就業崗位信息。6月初“遇見台安、職等你來”台安大型網絡招聘直播會吸引11.31萬人觀看,會場提供68個類別千余個就業崗位,當場貧困群眾報名427人。
依靠村集體合作社就近吸納就業。為實現貧困戶在家門口務工就業,台安、岫岩兩縣多個村兩委、基層黨支部發揮作用,在“田間地頭就業也是就業”的理念指引下,通過村集體合作社就近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就業。岫岩縣蘇子溝鎮徐家堡村合作社理事長赫英丹既是村婦聯主席,又是致富帶頭人,在她的帶動引領下,村裡建起了赫豐菌業合作社,大力發展菌菇種植項目,現有菌菇大棚151棟,年加工菌棒170萬棒,種植香菇140萬棒,平均每棟大棚年淨收入2萬元以上,合作社被命名“巾幗扶貧示范基地”。合作社致富不忘帶動貧困戶脫貧,對身體條件有限的貧困戶安排到扶貧基地力所能及干些輕體力活,長期打工,也有像李兆東這樣的貧困戶先是在基地工作種植菌菇,學到了技術后,又自己承包大棚的。通過合作社吸納幫帶很大程度解決了村內剩余貧困勞動力就業難題。
鼓勵因地制宜自主創業實現就業。疫情期間,鞍山市委市政府積極推動各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家禽養殖、柞蠶放養、菌菇種植等小養殖、小庭院產業經濟,為解決農產品產銷難題,特別在8890民生服務平台公眾號專設“鞍山大集”助農專區,在線銷售各縣區特色農產品。台安縣、岫岩縣依托電商助農平台、網上直播帶貨、城鄉平台對接等方式推動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