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榜樣

查干湖畔鑄金勛

——東部油田項目管理部副總師兼地質研究所所長

2020年06月27日22:32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人物檔案:

金兆勛,男,1974年11月,中共黨員,副總師兼地質研究所所長、黨支部書記。他曾先后獲得集團公司優秀共產黨員、油田公司勞動模范、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項。2018年,他助力東部項目部與甲方簽訂合同12項,實現年產值收入3908萬元。今年上半年,簽訂合同8項,合同額總計3967萬元。利潤收入更是從2017年的95萬元,到2018年的180萬元,再到今年的1000萬元左右,實現了從“走出去”到“走進去”再到“走上去”的跨越。

查干湖,一個久負盛名的冬捕聖地,令很多人慕名前往。

然而,在遼河外部市場卻有這樣一個人,雖然他每年有200多天工作在距查干湖不到40公裡的吉林鬆原,卻從沒領略過近在咫尺的湖光美景。

他就是東部油田項目管理部副總師兼地質研究所所長、黨支部書記金兆勛。

在甲方眼裡,他是“金剛鑽”,沒有他攬不下的“瓷器活”

近年來,伴隨低油價影響深刻持久,“六期疊加”特征日益凸顯,“走出遼河、發展遼河”成為戰略抉擇。2016年5月,東部油田項目管理部成立,擂響了遼河挺進東部油田市場的戰鼓。

具有20年地質工作經驗的金兆勛臨危受命,“跨界”外闖吉林鬆原開發市場。從守土過日子到外闖找飯吃,從在家搞業務到帶隊闖市場,挑戰前所未有。吉林油田普遍為特低滲、超低滲油田,油層薄且規模小,自身發展難度比遼河還要大,在這裡“闖”市場無異於“干毛巾擰水”,更是難上加難。

“請大家相信,啃不下吉林油田這個硬骨頭,我們絕不回遼河復命!”出發前,金兆勛向為他送行的同事承諾。

然而,等他到了吉林,才發現這個硬骨頭比想象的要硬得多。如何才能打開市場,創造效益,金兆勛目標明確:必須遵循人無我有、人有我強的原則,依靠特色技術搶佔高端市場。

幾乎每周,金兆勛都要到甲方相關科室“報到”,“打探”市場信息,推介遼河技術。在一次次無功而返,一次次漫長等待中,他們迎來了利好消息,乾安採油廠向他們拋來了橄欖枝。

一大早,金兆勛就帶隊來到甲方單位。“來啦,我們這兒臨時召開安全生產會。”工作人員撇下一句話,就把他們“請走了”。金兆勛和技術人員隻好尷尬地等在門外,一等就是一上午。中午,他買了幾瓶礦泉水和面包對付了一口,直到下午上班,他們才等到了對接機會。

“這是我們小井眼老井側鑽項目,你們回去先看看,如果可以,就交給你們做。”甲方負責人扔給金兆勛一份資料,就下了逐客令。

看完資料,大家都泄了氣,“頭兒,技術難度大不說,這明顯就是虧本的買賣,哪個隊伍能干啊,咱沒那金剛鑽就別攬這瓷器活兒了。

“放心,一定會有解決辦法的。”金兆勛表面上安撫著大家,心裡卻暗暗著急,“這是來吉林的第一份訂單,無論多大困難,都要全力以赴拿下。

那陣子,他日日夜夜琢磨著既能省錢又具備施工資質的隊伍。幾天下來,人瘦了一圈,嘴角也起了好幾個大泡。最終,在考察了近10家施工隊伍后,錦採大修隊進入了他的視線。潛力論証、方案編制、預算審批等工作完成后,乾安採油廠第1口小套管井側鑽順利實施,既保証了施工質量,又帶來了經濟效益,也為后續的千余口老井成功復產奠定了基礎。

“你們真是好樣的,本想讓你們知難而退,沒想到你們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初試牛刀,金兆勛讓甲方刮目相看,吉林市場的大門也就此被他用遼河特色技術這把“金鑰匙”成功打開。

在同事眼裡,他是“主心骨”,有他在,沒有過不去的“坎”

“氣溫低斗志不能低、困難大決心更要大”,作為團隊的主心骨,在條件惡劣的工作環境下,金兆勛總是這樣給自己和戰友們打氣。

2018年的冬天,吉林似乎比往年更冷一些。天剛蒙蒙亮,路上零星幾點亮光,金兆勛不顧零下36度的室外低溫,頂著獵獵寒風毅然上路。值班車的空調壞了,車裡車外幾乎一個溫度,在車裡坐著,他的手腳早已沒有了知覺。

“天兒忒冷,一會兒得凍成冰棍兒了,要不等我今天把車修好,明天再去吧。”司機縮了縮脖子,壓低帽沿兒說道。金兆勛搓了搓凍得通紅的臉頰,抹了一把睫毛和胡茬上的霜,一臉堅決,“前線著急,不能拖。”

在這樣寒冷的天氣下,值班車經常停一晚上第二天打不著火,可外闖技術人員在前線協調工作一呆就是一天,非常難熬。

如果說風雪是對身體的考驗,那麼地震便是對意志的磨礪。鬆原地區大震不見、小震不斷,幾乎每年都會震20至30次。

“叮叮當當、乒乒乓乓……”凌晨1時多,隨著礦泉水瓶、杯子搖擺后掉到地上的聲響,青年技術骨干孫賀又一次被驚醒,他在余震中抓起衣服就往門外跑。

地震雖然平復了,他的內心卻波瀾起伏。算算離家一個多月了,擔驚受怕不說,每天都是一人干著兩三個人的活,想想,不禁鼻子一酸。“金總,地震太嚇人了,我不想在這兒呆了。”第二天,孫賀打起了退堂鼓。

那時,他們正在攻關《減氧空氣泡沫驅開發可行性研究》這一重點項目,時間緊,任務重,白天勘察現場、晚上編制方案。為了讓孫賀平復情緒,盡快適應工作環境,金兆勛盡量每天抽出時間喊他出去跑步、聊天,甚至讓他先回去休息,自己留下來完成工作。

“思想上永不懈怠,行動上永不降格。”雖然又少了一份力量,可金兆勛對工作的標准卻絲毫沒有降低。油藏工程、採油工程、地面工程,每個方案他都吹毛求疵地去完善,每一個數據都要錙銖必較地去校對。忙起來不吃不睡的金兆勛笑稱,那段時間自己都已經“走火入魔”了。

最終,他們憑借這一技術在甲方4個油田實施16個井組,階段增油5000噸,實現收入近千萬元。

如今,減氧空氣驅、天然氣井排水採氣、連續油管沖砂鑽磨、老井井況綜合治理、水平井連續沖砂等遼河特色技術在甲方市場實現了多點開花,充分展現了遼河實力,叫響了遼河品牌,贏得了甲方的高度贊譽。

在家人眼裡,他是“陀螺”,總是不停地圍著工作轉

“他長年在外出差,是一個‵不回家′的人 ,我都已經習慣了。”金兆勛的妻子張宏梅笑著說道。為了讓他安心外闖,妻子在家忙裡忙外,兒子也以父親為榜樣,去年以優異成績考入了理想大學。金兆勛深知,自己對家裡虧欠太多,唯有更努力地工作,才是對家人最好的回報。

三年來,金兆勛回盤錦的次數屈指可數,隻要有工作需要,他就一定會堅守在前線。

“媳婦,咋整,項目工期緊,這次又不能回去了。”金兆勛一邊給家裡打著電話,一邊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厚厚黃沙中。

馬上就“十一”長假了,說好了要和家人一起去青島度假,可大老爺府項目剛剛開工,很多事兒等著他去協調,金兆勛隻好又一次和家人“爽約”了,金兆勛很內疚,卻也很無奈,這已經是他連續在吉林度過的第三個國慶節了。

項目所在地是整片的沙丘,一陣秋風掃過,卷起漫漫黃沙,肆意地挂附在金兆勛的頭發、鼻孔、耳朵和脖子上。因為沙子太厚,許多大型車輛過后留下的深深車轍讓值班車無法通過,金兆勛隻好每天步行到施工現場,在這條近3公裡的無名沙路上,留下了他一串又一串踏實而清晰的腳印。

對於金兆勛而言,工作似乎永遠是他最大的牽挂。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幾乎停不下來的“陀螺”,卻在去年6月破天荒的休了一次“長假”,因為腰脫嚴重復發,他隻能像“植物人”一樣躺在床上靜養。可正值各項目施工高峰期,他身在盤錦,心系鬆原,把病床當成了辦公室,每天躺在床上打電話遠程指揮項目協調。

20多天后,病情稍有好轉,他第一時間買了一張趕往鬆原的火車票,由於不能久坐,買到了座位的他隻能一路享受“站票”的待遇,硬是咬著牙把5個小時的路程堅持了下來。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隻顧風雨兼程。“多年來,我們形成了許多具有自己特色的技術,隻要堅定信心不斷‘走出去’,就會發現我們手裡正捧著一個聚寶盆。”對於未來,金兆勛充滿信心。

(責編:尹柏寒、湯龍)

精彩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