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榜樣

兵頭將尾 外闖雄軍

——油田建設公司全自動焊接五機組機組長劉雄軍

2020年06月27日22:28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人物檔案:

劉雄軍,男,中共黨員,大學專科學歷,1972年出生,1991年參加工作,現任油田建設公司全自動焊接五機組機組長。參加工作28以來,他都奮斗在外部市場施工一線,參與了國內絕大多數大型油氣長輸管道的建設。在中俄東線(北段)建設中,他帶領機組在前期落后的不利情況下實現彎道反超,取得了質量、進度全線冠軍的優異成績。他所在的機組和他個人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和集團公司表彰為“中俄東線全國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先進集體、先進個人”。

他,操作工人出身,卻帶隊攀上了世界最大口徑管道全自動焊接的科技高峰。

他,體重不足110斤,卻錘煉出了一支“讓同行服氣,讓業主放心”的鐵軍隊伍。

他,參加工作28年,在盤錦時間累計卻不到2年,平均每年不超過1個月。

28年,憑著苦干實干、善於啃硬,他從油建鐵軍的一名小兵,一步步成長為遼河外闖隊伍中的優秀帶隊人、油田公司優秀共產黨員、油田公司勞動模范。

他就是油田建設公司全自動焊接五機組機組長劉雄軍。

靠責任和擔當,他帶隊攻關,勇攀科技高峰

在當今世界最大口徑的長輸管道中俄東線項目中,不論是業主還是各家參建單位,都知道遼河油建的五機組是常勝隊伍,質量、進度都走在全線前列。但是在2017年,劉雄軍的隊伍剛接觸1422毫米口徑管線的全自動焊接時,焊接一次合格率卻連全線的平均水平都達不到,進度也始終居於下游。

和管道焊接打了20多年交道的劉雄軍急壞了,“作為一名機組長,不想辦法把質量提上去,把進度搞上去,對不起辛辛苦苦在外拼搏的幾十號弟兄們。”可是明明是其他機組用著好好的焊接參數,卻怎麼到了自己機組就“水土不服”了?

為了找到症結所在,劉雄軍白天一邊緊張地組織生產,一邊還仔細地琢磨著各種參數。從坡口精度到組對間隙,從焊接電流到送絲速度,他帶著技術人員和電焊工從分析每一道工序對焊接質量的影響。

終於,經過反復的摸索和調試,他們終於校正了設備的工況,研究出適合自己的焊接參數,進度和質量逐步攀升,焊接一次合格率從89%提升到96%,單日焊口最高記錄超過30道。

據核算,劉雄軍機組在中俄東線北段12個月的時間裡,完成施工產值1745萬元,淨利潤額度超87萬元,僅通過提升焊接一次合格率這一項節約的施工成本就達到186萬元。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前期落后的不利條件下,正是劉雄軍擔起責任,帶領他的機組刻苦鑽研、奮起直追,用質量進度雙料冠軍的成績,將遼河的旗幟牢牢樹在了大口徑長輸管道全自動焊接的科技高峰上。

靠帶頭苦干,他以心換心,帶出鐵軍隊伍

作為帶隊人,機組的工人對劉雄軍稱呼不是“隊長”或者“領導”,而是“老大”。關於這個稱呼,機組員工說,“我們都叫他‘老大’,他願意帶著我們出來干活,我們也願意跟著他干。”“‘老大’腰傷犯了的時候,就是躺在皮卡車上,也要在工地陪我們,叫他‘老大我們心服口服。”率先垂范、身先士卒,這是劉雄軍的帶隊之道。

在2018年的1月,黑龍江安達地區的最低氣溫屢次突破零下30℃,野外凜冽的寒風吹在臉上更是像刀割一樣,加之春節前施工任務緊張,許多工人產生了畏難情緒。

此時,在一線多年的劉雄軍沒有再給工人們講大道理,而是給大家算了筆賬,“一天多焊出3道口,一個月就能多得90道口的計件工資。還能早幾天完成施工任務,回家看老婆孩子。再說了,現在已經不是企業養職工的時代了,咱們得自己養活自己,不多干點,怎麼能行?”

一番實實在在的話起了效果,管道一點一點在延長,下班的時間也一點點延長,隻要是還有力氣,工人們哪怕晚上10點下班也要多干一道口。終於,他們早於項目部計劃的日期完成了春節前的施工任務。

在劉雄軍的機組,有一位干了幾十年電焊的老師傅,由於年紀偏大不能繼續從事電焊工作了。但是在劉雄軍的勸說下,這位老師傅又繼續拿起砂輪機做起了專職的打磨工。在油建一線干過的人都知道,磨口可是個又臟又累的苦差事,不僅要把各種勞保用品捂在身上,還相當耗費體力。即使身體最好的小伙子磨上兩個小時,中午吃飯拿筷子的手都會抖個不停。但是這位老師傅卻一直干到了今年53歲,才轉為從事其他較為輕鬆的崗位。

這樣的安排並不是劉雄軍這位“老大”不近人情,而是他和他的團隊深知,如今行業競爭激烈,大浪淘沙過后,隻有閃光的金子才能留下來。團隊當中必須人人都能做貢獻,不能有一個人“等、靠、要”。 “要想讓行業認可五機組、認可遼河油建、認可遼河隊伍,就必須和別人比著干、搶著干。”

苦心人,終不負。靠苦干實干的五機組和劉雄軍不僅得到了業主的認可,更贏得了同行的敬畏。

2019年6月,集團公司發文表彰在中俄東線北段建設中的先進集體和個人,五機組的電焊技師韓冰被授予“鐵人獎章”榮譽稱號,五機組被評為先進集體。2019年7月,國家發改委、遼寧省和集團公司領導蒞臨五機組工地,參加中俄東線中段的建設啟動儀式。業主單位的一名領導表示:“遼河油建的施工隊伍,尤其是五機組,就是有精氣神。”其他參建單位的同行說:“我們和遼河五機組同台競技,感到壓力山大。”

但是面對贊譽,作為機組“老大”的劉雄軍卻總是說: “成績是大家一起干出來的,我就是給大家帶個頭。”

靠執著工作,他用另一種方式回報家庭

和工作中的飽受贊譽不同,在家庭方面,劉雄軍直言自己“不及格”。參加工作28年的劉雄軍,多年來在盤錦的時間加起來也不超過兩年,平均下來,每年不足1個月。說起對家人的虧欠,劉雄軍表示,常年在外已經如果自己不好好工作,那就更對不起家人的無私支持了。

2018年,劉雄軍的兒子正在備戰高考。此時機組也剛熬過管材短缺的空檔期,准備提速沖鋒。一邊是兒子的人生大事,一邊是一刻不能放鬆的施工任務。劉雄軍回家陪考的日期隻好一拖再拖。最后,還是機組同事和項目領導一致要他必須回家,他這才匆匆買了回家的車票,等到了盤錦,距離孩子高考隻有3天了。雖然不能常伴左右,但是劉雄軍用實際行動,為孩子做出了忠誠奉獻的人生榜樣。

如果你有劉雄軍的微信好友,你會發現他的朋友圈內容非常單一。“干吧”“加油干”“開工了”是出現頻率最高的三個關鍵詞。在今年的6月底,油建公司召開七一表彰大會,劉雄軍上午還在會上作為優秀共產黨員代表發言,下午一條“法庫,走起!”的狀態就出現在了他的朋友圈裡。朋友圈裡不時簡短而又充滿正能量的動態,也感染著他身邊的朋友。

漫漫外闖路,丹心筑國脈。多年施工生涯中,劉雄軍參與了中國幾乎所有的大型油氣管道建設。雖然作為機組長的他從沒有直接參與過市場開發工作。但是,正是得益於許許多多像他一樣的一線員工的辛勤奮斗換來的良好口碑,才使得遼河外闖隊伍愈行愈穩、愈行愈遠。     

(責編:尹柏寒、湯龍)

精彩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