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點:美德關系面臨新考驗

本報駐美國記者 李志偉 本報駐德國記者 花 放

2020年06月18日0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美德關系面臨新考驗(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近年來,美德關系頻頻受到沖擊,兩國在伊核問題、“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及軍費開支等問題上都有不小分歧。美國白宮日前宣稱將大幅削減駐德美軍數量,此舉在德國等歐洲國家引起不小震動,使美德關系面臨新考驗。

  美國總統特朗普6月15日稱,將把駐德美軍人數從現在約3.5萬人削減至2.5萬人,並指責德國在北約軍費分擔中貢獻不足。輿論普遍認為,無論出於何種動機,美方透露從德國部分撤軍的意願,凸顯了美國與德國等傳統盟友之間的分歧。不少專家認為,從德國撤出部分兵力的決定,更多是美方“敲打”德國和歐洲盟友的一種手段,也有出於美軍調整全球部署的考量。

  “美方撤軍決定是出於‘美國優先’原則”

  據多家美國媒體報道,美國總統15日在白宮用“拖欠債務”一詞指責德國。他對媒體表示:“駐德美軍多年來幫助德國應對俄羅斯的威脅,而德國卻拖欠北約大量軍費。”“這不合理,所以我們要把駐軍人數減少到2.5萬人……在他們付錢之前,我們會撤走大量軍力。”

  白宮的表態在德國及歐洲引起不小震動。“德國之聲”援引德國聯邦議院外交政策專家尼克的話稱,德國政府事先並未獲悉美方這一表態,這是“很不尋常的做法”,“撤軍純粹是美國出於政治動機所做的決定”。德國駐美國大使埃米利·哈貝爾15日說,德國政府已正式獲悉美軍撤軍的決定。他強調,駐德美軍不單單是為了保護德國而是為了跨大西洋安全,並將駐德軍事基地用於美國在非洲和亞洲的力量投送。

  目前,德國是美國在歐洲駐軍最多的國家。德國不但是駐歐洲美軍的大本營,同時也是美軍在阿富汗、中東和非洲作戰的后方基地。有分析認為,削減駐德美軍計劃已醞釀許久。美國國防部2018年上半年表示,將調整駐歐美軍的部署,評估駐德美軍撤離或轉移的具體方案。2019年8月,美國時任駐德大使格倫內爾威脅說,鑒於德國國防開支“不達標”,美國准備從德國撤軍。據美國高級官員稱,美國政府自去年9月以來一直在討論撤軍舉動。本月5日,《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國高級官員的話說,白宮已要求五角大樓在9月前從德國撤出9500名美軍,同時將要求任何情況下在德美軍人數不得超過2.5萬人。

  美國媒體分析稱,“美方撤軍決定是出於‘美國優先’原則,主要原因是德國軍費增幅仍不能令美方滿意”。此前,美方曾要求北約成員國,特別是德國應將國防開支提升到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水平。雖然德國近年來的軍費開支已增至GDP的1.36%,但仍遠低於北約設立的目標。

  “雙方在幾乎所有重要問題上都出現溝通失敗和分歧”

  近年來,美德關系磕磕絆絆。除了防務問題外,美國還就“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對德國進行制裁。兩國在氣候變化和貿易爭端等問題上,也存在諸多分歧。美國總統15日還表示,德國在貿易上“不公平”對待美國,並且每年斥巨資從俄羅斯進口能源。他還說,德國在貿易上對美國的態度“非常惡劣”,他對與歐盟的談判不滿意。

  德國政府發言人賽貝特日前表示,鑒於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德國總理默克爾不會前往美國參加七國集團峰會。《紐約時報》認為,雖然尚不清楚默克爾婉拒邀約與美國撤軍之間是否存在關聯,但它們疊加在一起,令外界看到了美國與歐洲大國德國之間的關系“出現明顯裂痕”,“雙方在幾乎所有重要問題上都出現溝通失敗和分歧”,這是前所未見的。

  德國《柏林日報》認為,美國撤軍決定將被視為德美關系進入深刻分歧期的象征。路透社稱,撤軍是德美關系又一重要轉折點。各界正密切關注美軍在歐洲的軍力調整。

  德國外交部長馬斯近日表示,美國在德國的軍事存在不僅對德國的安全很重要,對美國和整個歐洲的安全也很重要。他將撤軍決定形容為對德美關系的“一拳重擊”。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警告說,美國撤軍對整個北約的傷害將大於對德國自身防衛的傷害。德國聯邦議院基民盟資深議員約翰·瓦德富爾說,撤軍計劃再次表明,美方不讓盟友參與決策過程,這是又一個警鐘,“歐洲人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紐約時報》分析稱,德國擔心,美國正在重新定義自身國家利益,而一個強大的跨大西洋聯盟並不在美國的考慮當中。不少官員對跨大西洋聯盟戰略基礎的信任正在消失。該報認為,在許多歐洲官員看來,“美國已從不可或缺的盟友變成不可靠的盟友”,這是令人沮喪的轉折。

  “美德矛盾只是美歐矛盾的冰山一角”

  輿論普遍認為,白宮的撤軍表態就像一記“悶棍”,打在跨大西洋伙伴關系上,讓美德關系、美歐關系裂痕加深。

  針對撤軍計劃,美國內部反對聲音不少。6月9日,22名共和黨眾議員致信白宮反對撤軍計劃,稱此舉有損美國國家安全和北約團結,並“有利於俄羅斯”。美國外交關系協會研究員菲利普·戈登認為,撤軍決定在美國國會勢必遭到兩黨強烈反對,因此任何實際行動都可能被嚴重拖延,甚至無法實施。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16日刻意淡化外界的擔憂。他表示,美方尚未就何時撤軍、如何撤軍做出最終決定。同一天,美國駐北約大使凱·貝利·哈奇森表示,還沒有任何正在進行的撤軍准備,也沒有看到任何時間表,“任何實際的計劃都還沒有發生,不應認為美國會離開歐洲和德國”。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稱,對美方任何切實削減其在歐洲軍事存在的舉動,俄方都會表示歡迎。美方如能這樣做,將有助於緩解地區潛在對抗和軍事政治緊張局勢。

  不少專家認為,美國從德國撤出部分兵力,目的主要是敲打德國和歐洲盟友,迫使德國在北約框架下承擔更多責任,令美軍可以騰出手來調整全球戰略部署。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征認為:“美德矛盾只是美歐矛盾的冰山一角,根本問題在於歐洲提倡的多邊主義與‘美國優先’原則產生沖突。白宮的真實用意應該還是為了騰出手來推進戰略重心東移。”

  另據美聯社報道,一部分從德國撤離的美軍可能將被部署到中東歐國家。但目前中東歐國家還無法替代德國在美軍海外基地中的地位。對此,美國紐約大學國際關系項目主任邁克爾·威廉姆斯認為,美國從德國減少駐軍“並不明智”,而將從德國撤離的美軍部署到中東歐國家,更是“荒謬而昂貴的”。

  (本報華盛頓、柏林6月17日電)

(責編:王斯文、孝媛)

精彩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