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區韓家店鎮,載著11家重點企業代表的客車駛入后,當地農民工紛紛圍上來。“疫情防控期間不能外出,正發愁找工作,企業就把招工政策送來了。”前來找工作的一名農民告訴記者。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一面是企業招工難,一面是農民工就業難。連日來,阜新市人社部門就在中間搭好橋,組織當地用工企業走進村口,把就業崗位和政策送到農戶家。
遼寧在狠抓疫情防控的同時,科學研判市場供求,及時調整優化就業政策,穩住用工市場和就業崗位,保障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全力確保就業局勢穩定。2月份至6月份,免征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的單位繳費﹔2月份至4月份,對大型企業等其他參保單位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的單位繳費減半征收。遼寧採取“免、減、緩”等措施,階段性減免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同步出台具體實施辦法,召開專題會議部署,讓企業在最短時間內享受政策紅利。加大援企穩崗返還力度,支持企業不裁員、少裁員。放寬疫情防控期間申請企業穩崗返還的裁員率標准,提高返還標准,減少審批要件,優化經辦流程,加快審核審批速度,實現穩崗返還應發盡發、早發快發。數據顯示,已為8673戶企業支付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5.78億元,穩定崗位116.05萬個,全年預計支付穩崗資金55億元。通過實施減免社會保險費政策,預計全年為企業減輕負擔201.18億元。
遼寧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交通運輸、衛生健康、公安等部門建立橫向協調機制,省、市、縣(市、區)三級縱向聯動,統籌開展全省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服務,通過專車專列專機等交通工具,組織農民工成規模、成批次安全有序返崗,做到輸出有組織、健康有檢測、承運有防護、到達有交接、全程可追溯。截至目前,全省返崗農民工28.33萬余人,省內務工20.08萬人,省外務工8.25萬人,通過“點對點”服務,安排專車專列專機1357台次,安全運送28581人返崗復工。
為保障重大項目重點企業用工,遼寧建立重大項目重點企業24小時用工調度保障機制,為重要醫用物資、生活必需品生產企業和交通運輸企業每家配備一名“就業服務專員”,建立重點企業用工需求台賬,每日更新。組織人社干部送政策、送服務到企業、到項目,摸清重點企業復工復產用工和員工返崗情況,有針對性地提供就業服務。
線下不見面,雲端來握手。疫情期間,遼寧面對高校畢業生等重點就業群體,開展線上“春風行動”、網絡招聘會,推動網上面試、網上簽約及辦理就業手續,保障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組織各市和高校開展2020屆高校畢業生春季網絡招聘活動,“雲宣講”“視頻雙選會”“在線面試”等活動讓高校畢業生線上找工作、選崗位。開展全國“職等你來 就業同行”主題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遼寧站活動,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提供便捷高效的對接渠道。葫蘆島市發起成立全國百城就業聯盟,建立求職招聘、勞務輸出等6個方面的地區間合作機制﹔沈陽市大力推廣網絡面試,網絡面試總量居全國第五位﹔鐵嶺市利用微信群和農村大喇叭,將企業用工信息送到村民身邊。
建立公共就業服務“不見面辦理”事項清單,通過網上辦事大廳、手機APP、微信等多種方式,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提供線上“一站式”公共就業服務。開展“雲培訓”,推進“停工不停學”,對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在停工期、恢復期組織本企業職工參加與職業技能相關的線上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日前,全省企業通過各類平台共開展線上培訓47288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允強)
(轉自4月19日《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