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全國各地緊急馳援。截至目前,遼寧省已經派出2000余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遼寧省委網信辦與人民網遼寧頻道聯合推出系列報道《前線日記——遼寧醫療隊的故事》。通過遼寧醫務工作者的戰“疫”經歷和故事,共同感受這場嚴峻斗爭中的遼寧擔當、遼寧力量。
前線日記——少年
記錄者: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 李澎
2020年3月15日,星期日,晴,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眼前這個少年,還是最初那張臉,面前再多艱險不退卻。Say never never give up。Like a fighter。——夢然《少年》
又到了23點,耳邊仿佛又聽到了班車的啟動聲,眼前浮現著好多隊員在更換外套的場景,想起自己更換外套時的那種冷,我不禁打了一個冷戰。此時,我的心底卻泛起了一絲歡喜,這與自己在駐地休息無關,而是因為病房患者已經越來越少,醫療工作變得越來越輕鬆,回家的日子似乎也越來越近了……
記得剛來武漢時,盛京醫院的15名隊員與其它兄弟醫院的隊員組成了遼寧醫療隊,接管了兩個病區。那時的我們就像一群懵懂的少年,自以為“身懷絕技”。可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戴上霧氣騰騰的護目鏡時,卻發覺自己被“封印”一般,“法力”盡失。與身邊的患者交談時,我們仿佛在兩個世界進行對話,聲音信號很微弱,彼此都不知道在說什麼。更可怕的是,每個病區內床位數都翻倍增長!一個接一個的危重症患者,沒有家屬,沒有陪護……
那段時間,大家忙得不可開交。病區內外的醫護人員對講機不離手,對話不停歇。隊友小飛上ECMO那天,繁忙程度達到頂峰。對講機裡不停傳達著各種指令,對外聯絡的電話鈴聲也不絕於耳。那天大家都忙“瘋”了,一個個嗓子都喊啞了。現在想想,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少年換了一身防護服。我們隻能用最短的時間讓自己長大,拼命解除防護服給我們的“封印”。
不久之后,又一群援鄂醫療隊的少年們到來,他們迅速成為中堅力量。大家齊心合力,一起努力奔跑。漸漸地,交接班變得越來越輕鬆,隊員們心情也越來越美麗,口罩后面一張張年輕的面孔露出了難得的笑容。隻要患者平安無恙,我們都會笑出聲音。
我們也會唱歌,會用微信進行卡拉OK比賽,唱得撕心裂肺、唱得婉轉悠長﹔我們愛好攝影,會在網絡上進行攝影比賽,各種精彩瞬間,各種動情畫面,時刻記錄著我們的感動﹔我們熱愛運動,健身房、停車場都是我們運動的場地,踢毽球、打口袋,都是我們的特長。我們也成為了周圍居住的居民們眼中的“風景”,有的居民會把親手縫制的口袋從陽台“空投”給我們,有的還會和我們一起放聲歌唱……
我們是微博網紅,50多萬的粉絲每天都在翹首期盼等著更新﹔我們是抖音大咖,發布幾十秒的視頻會有百萬個點贊和轉發﹔我們是吃貨,駐地的大廚都向我們求教﹔我們是畫家,隊員們防護服上的敖丙、哪吒,都是我們畫……
我們年少,但懂得人情。我們會把大包零食送給快遞小哥的女兒,作為生日禮物﹔我們會在午夜的寒風中圍成圈,唱起歌、跳起舞,隻為讓隊友感受生日的祝福……
我們最在乎的還是病房裡的患者。家鄉捐贈的牛奶,我會送到患者的床旁,讓他們與我們同享源自東北的奶香。我們時常會問患者“您還有什麼想吃的”,第二天再給患者帶來。我們會跟患者說“別哭,過幾天就可以回家和親人團聚了……”
就是這樣的一群少年打造起了一面面堅固的城牆,牢牢地保護著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城市裡的每一個人又何嘗不是少年?大家從懵懂中走來,卻如青春期般火速成長。經過這場歷練,想必都將成為合格的大人!
我相信,雖然經歷生死考驗,但武漢這座城市的骨子裡仍是少年,仍然一往無前,仍然豪氣沖天……何止武漢,疫情下的中國,無數90后、00后都站了出來,向世界展現著一個朝氣蓬勃、年輕有為的中國,一個有責任、有擔當、敢吃苦、能戰斗的中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