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全國各地緊急馳援。截至目前,遼寧省已經派出2000余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遼寧省委網信辦與人民網遼寧頻道聯合推出系列報道《前線日記——遼寧醫療隊的故事》。通過遼寧醫務工作者的戰“疫”經歷和故事,共同感受這場嚴峻斗爭中的遼寧擔當、遼寧力量。
前線日記——天晴了,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
記錄者:東北國際醫院腎病內科護士長 付艷冬
2020年2月16日,星期日,晴,武漢雷神山醫院。
2月9日,我跟隨遼寧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啟程奔赴武漢抗擊疫情一線,今天是我來到這裡的第八天。
來到這裡的第二天,我們遼寧醫療隊進行了相關培訓,培訓方式以視頻為主。由於武漢當地患者老年人較多,我們還特別學習了方言以便和患者交流。作為東北人,學當地方言確實挺有難度,不太好記,希望一遍遍的練習后老人都可以聽得懂。
11日上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控科李主任給我們進行了培訓,內容主要是武漢首例確診病例至目前疫情情況的分析、第五版新冠診療的解讀、科學有效的院感防控等。下午,我們進行了醫生站、護士站的使用流程培訓,並按要求將入住的房間整理出污染區、半污染區、清潔區。時間緊,任務重,我們都希望自己以高標准完成前期工作,盡快投入到一線救治工作中。
聽說東北國際醫院的領導和同事們都很關心我的近況,關心武漢醫院的情況。請大家放心,我身體狀況一切都好,這裡一切都好。雷神山醫院全部按照感染病房規劃,病房的各個分區非常明確,能夠大大減少交叉感染,希望遼寧醫療隊可以在這裡打一場漂亮的勝仗。
12日,我們A11區的全體醫護人員從早上7點開始領取物資、整理物品、布置病房,做開診前的各項准備工作。晚上10點半回住所前,我和另外兩名護理人員在雷神山醫院合了一張影。大家互相鼓勁兒,我們要以最好的狀態面對患者!
13日,我們早早來到雷神山醫院做開診前的最后准備,對所有的醫療物資分配以及病房的物品配備進行檢查和核對,因為我們A11區第二天就要正式接診患者了。下午,我們正式接管了病房。大家在工作中積極交流護理經驗,互相檢查培訓內容,我們越來越熟悉也越來越默契。
14日,我們正式接診患者。那天,我們連續工作了18個小時,從早上7點到凌晨1點。我們收治了第一批患者,共計34人,其中年紀最大的90歲、不能自理的近10人、上無創的2人。
高齡重症患者護理起來比較有難度,因為身體狀況較差,而且有並發症,需要特別注意。對於不能自理的患者,我們會定時為他們翻身,穿著防護服不太方便,基本上一個患者下來就全身濕透了。喂飯要一小口一小口的喂,基本上喂一頓飯要半個小時的時間。對於大小便失禁的患者我們更要細心處理,因為排泄物也是傳染源,必須防止交叉感染。
雷神山醫院的新冠肺炎患者都是沒有陪護的,有的患者偶爾會出現負面情緒,這就需要我們護理人員給予更多的照顧和陪伴。我們需要時時刻刻關注著患者的一舉一動,及時處理患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各種問題。
防護服是對醫護人員的重要保護,十幾個小時工作與我們一刻不離。為了節省物資和時間,我們工作期間盡量不去廁所。大家白天穿紙尿褲,堅持不喝水,哪怕是感到悶熱無比、口干舌燥也堅持不喝。說實話確實是有些不舒服,身上尤其是腋下全都是汗水,口罩裡的哈氣變成一滴滴的水滴往下滴。但這些都不是問題,重要的是患者,這個特殊時期我們護理人員更要給患者無微不至的關愛,真的是恨不得每分每秒都守在患者身邊。
十幾個小時的工作確實是對體力的一個巨大考驗,但患者對我們的認可,那種眼神中流露出的感謝,讓我們特別欣慰,特別感動。忙碌的工作中,我們醫護人員互相鼓勁兒,互相幫助,我們一定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保持精神抖擻的狀態,這樣才能給患者傳遞更多的正能量。
我們是四班倒,昨天我被安排休息。武漢下起了冰雹,天氣也變冷了一些。今天武漢放晴了,感覺這是更加充滿希望的一天,一大早來到工作崗位上也感覺格外有干勁兒。
工作中我們都全副武裝,現在已經完全適應了這身笨重的裝備。大家的樣子看起來都差不多,主要看衣服上的名字來認人。今天有兩名重症患者情況出現好轉,大家都很高興。同時我們更加注意護理上的細致、周全,特別是交接班,一定將患者的情況交代得細一點再細一點。我們一起加油,希望每一個患者都能平平安安的盡快康復出院。
東北國際醫院的領導和同事們,我在武漢努力工作,努力完成任務,別為我擔心,等著我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