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全國各地緊急馳援。截至目前,遼寧省已經派出1300余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遼寧省委網信辦與人民網遼寧頻道聯合推出系列報道《前線日記——遼寧醫療隊的故事》。通過遼寧醫務工作者的戰“疫”經歷和故事,共同感受這場嚴峻斗爭中的遼寧擔當、遼寧力量。
前線日記——我接診了一位女醫生
記錄者: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 汪海源
2020年2月8日,星期六,多雲,武漢蔡甸區人民醫院。
今天是正月十五,不知不覺來武漢已經兩個星期了。從剛開始的緊張忙亂、忐忑不安到現在的有條不紊、按部就班,中間經歷了很多艱辛。作為重症醫學組的副組長,我的任務是每天對病房內的重症患者進行搶救醫療工作,配合當地醫院協調重症患者的會診、收治以及我們重症醫療組的排班。
在我們重症組進駐之初,由於當地醫院的設計不能滿足眾多感染患者的救治需要,我們組火速匯同醫院領導及ICU主任對接,2天內完成了對ICU病區的專項改造,順利開展了重症醫學科的醫療工作。
然而工作期間,我們仍然存在很多困難。盡管武漢的冬天非常濕冷,但是我們為了保証感控的要求,盡量開窗通風。當消毒劑噴到手上的時候,感覺就一個字:冷!雖然當地醫院的物資准備了很多,但有時候還是不夠用,尤其是防護服。為了省件防護服,很多同志中午不休息,不吃飯,甚至有人還穿了紙尿褲。
患者越來越多,氧氣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醫院的中心供氧已經滿足不了需求。就在這時候,后勤部門為我們病房准備了很多氧氣瓶。我經常會看見瘦弱的護士推著笨重的氧氣瓶在狹窄的過道裡艱難移動,真不知道她們哪裡來那麼大的力氣。
12張床,12個呼吸機,全部是臨床診斷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我們重症醫療組所有的醫護人員要時刻在床邊救治患者。尤其是遇到呼吸機支持對患者沒有作用時,就要對其進行俯臥位通氣,這時候需要醫護人員一起努力將鎮靜或昏迷的患者翻身,被感染的風險更大。
就在昨天,我們接診了一位當地醫院的消化科女醫生,剛剛30歲,被患者傳染上了新冠肺炎,她的孩子才兩歲。隔離治療了兩周,病情惡化,出現呼吸衰竭,在分院區轉至我們主院區急診的時候心跳驟停。凌晨4點多,大家趕到醫院對她進行搶救。普通呼吸機治療已經無效,緊急行俯臥位通氣效果仍然不理想,醫院盡力聯系武漢市各大醫院進行ECMO(體外膜肺氧合,俗稱“人工肺”)治療。在日間,我與病房其他同事一起聯合武大中南醫院團隊,成功對她進行了ECMO治療,患者病情得到了極大緩解。
同是醫生,看到她躺在病床上昏迷且無助,我的心情無法釋然,心底在默默地流淚。這就是醫生,這就是我們的專業。疫情凶猛,我們必須沖向前線,我們不上誰上?我們不來守護誰來守護?
盼病魔早日消散,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