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辽宁的故事

【穿越历史的感动】一代钳工一心专 “文墨精度”零零三

2021年07月06日13:13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故事主人公:方文墨,男,中共党员,黑龙江哈尔滨人,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技术能手、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方文墨创造的“0.003毫米加工公差”被称为“文墨精度”。方文墨改进工艺方法60余项,撰写技术论文12篇,申报技术革新项目20项,并取得了“定扭矩螺纹旋合器”等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定扭矩螺纹旋合器”提高生产效率8倍,仅人工成本每年就为企业节约100多万元;他改进的钛合金专用丝锥,提高工效4倍,每年节约人工成本和材料费46万余元。

方文墨

方文墨在机床前站定,随手拿起一个半成品零件,顺着打磨头缓缓移动,“嘶啦啦”溅落一片金黄色碎屑。

他举起零件仔细端详,转身来到机器上继续打磨……十几分钟后,4个外形毫无差别的零件整齐码放在工作台上,加工公差为0.003毫米。这个精度仅相当于头发丝的二十五分之一,连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数控机床加工都达不到这个精度。

作为中航工业集团沈阳飞机制造厂的一名80后钳工,方文墨创造了一个用他名字命名的加工精度——“文墨精度”。方文墨用自己的双手打磨出航空零件的精度,更用一名航空蓝领青年的志向与毅力,打磨着自己的人生精度。

他是钳工界的奇才,他初进入钳工这一行时不被看好,如今却用手工打磨出不少歼-15战机的核心零件。

方文墨出生在一个航空世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是沈飞的职工。从年少时起,父辈传承的航空报国的情怀,就在方文墨心里深深扎下了根。而厂区里,试飞的战斗机一次次呼啸着划破长空,那鹰击长空的豪情,更是让方文墨萌发了亲手制造战斗机的念头。

然而命运却给方文墨开了个小小的玩笑,2003年,当方文墨以优异的成绩从沈飞技校毕业后,却被分配到了沈飞民品公司,加工卷烟机的零件。眼看着造飞机的梦碎了,这个大男孩伤心欲绝。方文墨的母亲回忆说,当时儿子哭了好几个月,她安慰方文墨说,“你好好干,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

方文墨

方文墨身高1.88米,体重200斤,这样的身材,是钳工中的另类,身高比一米的工作台高了将近一倍,不少老师傅都觉得这样的身体条件,根本不可能成为出色的钳工。方文墨就不信这个邪,他把家里的阳台改造成了练功房。下班一回家,他就钻进阳台,苦练技术。长年累月的苦练,让今年只有31岁的方文墨,背已经有些驼了。

正常情况下,钳工一年会换10多把锉刀,方文墨一年却换了200多把,有几次居然生生把锉刀给练断了。每天连续四、五个小时的训练,锉刀持续发出的刺耳声音,甚至让方文墨出现生理性呕吐。但方文墨没有放弃,一直就这样坚持着。终于凭着自己的努力,他走进了沈飞军品厂的车间,还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班组。

方文墨不仅能把钳工的活干得很漂亮,对图纸的设计和工艺流程,他也很精通。钳工的活看似简单,但就像一个下棋高手,方文墨在下步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十步以后怎么走。下刀以后,他就不会让任何工件报废。

歼-15战机的标准件中,有近70%都是方文墨所在的工厂生产。方文墨班组经常遇到加工精度高、外形复杂的活。一次,安装电缆的铜接头在加工时遇到了麻烦。加工时需要在接头上打一个1.4毫米的小孔,产生的铜屑不能有丝毫留在零件里,否则就会引起飞机的电路短路。

方文墨反复研究后发现原本的加工方法是正确的,但是模具的设计和工艺存在问题。于是,他一遍遍琢磨,对铜接头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三项改进,改进后不仅解决了杂质的麻烦,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四倍。

方文墨的工具台上,摆放着他发明的各式各样的工具。一个造型像海陆巡航坦克的小家伙,叫精度测量仪,灵活的小型机械臂使得测量更为简便,精度也大幅提高。这个发明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而且在沈飞广泛推广使用。

方文墨在业内早已是声名远扬。几年前,就有一家民营企业开出48万的年薪邀请他加盟。当时,文墨每月工资只有几千元。面对几十倍于自己收入的诱惑,他也犹豫过。但他想起父亲曾对他说,“虽然咱们是工薪阶层,能吃饱饭就行,钱再多没有用,你在沈飞好好干吧,咱们必须给航空人争脸。”于是,方文墨拒绝了诱惑,继续留在沈飞工作。

方文墨的父亲曾经也是沈飞的工人,在沈飞工作了30年,是厂里多年的劳模。他常跟方文墨说;“咱们的工作是‘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这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种责任。”如今,方文墨的待遇已经大幅提高,中航工业每月还给他五千元的专家补贴。遗憾的是,在文墨事业越来越顺时,父亲却不幸患上了胰腺癌。弥留之际的父亲给方文墨留下了这样的话,“我选择的这条道路是对的。我也是在守卫着祖国的一寸边疆,我觉得自己很自豪!”

“大国工匠,为国铸剑。”像方文墨这样为我国战机事业默默奉献的人还有许多,他们都是真正的大国工匠。祖国终将回报这些为国奋战的工匠,人民也终将铭记这些无私奉献的英雄。

他常说:精度决定高度。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他对自己提出的技术标准严格得近于吹毛求疵。学无止境尚需一生追求,梦比天高更要脚踏实地。只要心中有梦,逐梦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只有放飞梦想,才能在时代的大潮中肩负起建设现代化航空事业的使命,为实现航空梦、中国梦奉献青春和汗水。

(责编:邱宇哲、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