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重症医疗队凯旋——我们是与死神较劲的人

孝媛

2020年03月28日12:59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视频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

3月28日,驰援湖北阔别故乡几十天的162名辽宁医疗队队员回家了。这些队员包括辽宁省第三批援鄂重症医疗队员100人,第七批援鄂重症医疗队员32人,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增援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医疗队员30人。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

回望一个多月之前,从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接到国家支援湖北医疗救治工作任务,到重症医疗队迅速组建,再到队员们在机场集结出发,只用了一天时间。

2月2日出发当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丁仁彧说,“我们代表着辽宁重症,代表着辽宁医疗团队。作为重症医学的医务工作者,我们的任务就是尽一切努力,降低病死率。我们要和武汉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和全国重症医学同道一起,同舟共济,打赢这场战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

3月25日,在辽宁驰援湖北重症医疗队负责的病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即将出院的患者李定忠开心地唱起歌来。告别时,医疗队的医护人员跟他一同唱起了“今天是个好日子”。

作为该病区的最后一名出院患者,李定忠的出院意味着辽宁驰援湖北重症医疗队负责的病区患者全部清零。

至此,辽宁重症医疗队交上了自己的“成绩单”:奋战50余个日夜,共救治患者129人,其中危重症病例23人,重症病例71人。开展有创呼吸机处置8例,无创呼吸机7例,高流量吸氧20例,ECMO1例,CRRT3例,已有116名患者治愈出院或转雷神山医院。

“我们这些人,有的时候就是在跟死神较劲。” 丁仁彧的这句话,可以说是辽宁驰援湖北重症医疗队每位队员的真实写照。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

曾经,丁仁彧身着医用正压送风隔离式防护服为病人气管插管和脱下防护服后浑身湿淋淋的镜头感动了无数网友。“别人总问我:穿上三级防护服救治危重患者难受不?说实话,想不起来难不难受,这是重症人的职责所在。”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辽宁驰援湖北重症医疗队第一个实施气管插管技术,第一个实施血液净化技术,第一个实施ECMO技术……而实施这些高精尖技术的时候,医护人员都面临着很大的感染风险。但是,他们从未退缩过。

“从事护理14年,我觉得医护这个职业在我心中是很神圣的,因为在疾病面前,除了患者亲人,医生和护士是最希望患者活下去的人,也是能让患者活下去的最后一道防线。” 乔璋晓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每当看到卧床不起的患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从重症转为普通,又从普通转为轻症,逐步能够下床活动,并最终治愈出院,这时就有一种很是自豪的成就感。”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

50多天的时间里,辽宁的医疗队员用他们的身躯,在病毒和患者之前筑起了一道防护墙,又用精湛的医术和满满的爱心,治愈患者,收获了诸多感谢。而对于时刻惦念自己的家人,他们只能满怀愧疚。

医疗队出发当天,乔璋晓的两个孩子在出门之前拦住了他,央求他陪他们玩一会儿。“当时我的眼泪已不受控制在眼中打转。我对孩子说:爸爸是一名护士,武汉有许多病人需要爸爸去照顾,这些病人也是别人的爸爸,爸爸能帮助这些人康复,他们就能有时间陪自己的孩子了。爸爸和你拉钩,等爸爸回来一定带你们去游乐场玩。”

相比童言无忌,父母的关心更多时候是无声无息的。

护士张宇的爸爸从来不主动给他打电话,却会用写诗的方式来鼓励儿子。而他的妈妈则是无论多晚,都要等到张宇报过平安之后,才能入睡。“记得有一次半夜值班,我忘告诉我妈了,妈妈给我发视频没接到,等我下班时已经凌晨一点多了。我赶紧给她发微信告诉她我才下班,没想到我妈立刻就回复我了。她一直没睡,想着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为我出什么事了,当时我真的特别难受。”

无论心中有多不舍,家人有多担心,面对无情的病毒,这些最美的“逆行者”还是将点点繁星汇集成了耀眼的光芒。

就像来自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队员张钢在日记中写的那样,“尽管战争还在继续,而我有信心与疫情抗争到底,还武汉人民一份健康祥和,还大地一片温暖与宁静,用着最耀眼的光芒驱散黑暗,指向黎明。”

(责编:孝媛、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