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堂

@辽宁人,返岗复工人员请收下这只“心理口罩”

2020年02月03日12:22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原标题:返岗复工人员,请收下这只“心理口罩”

人民网北京2月3日电(赵竹青)2月3日,2020年春节延长假期正式结束。在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的笼罩下,人们普遍宅在家里的时候,一些人却要返岗复工。如何更好地“逆行而上”?要想不被疫情击垮,除了注意生理卫生之外,你可能还需要给自己的心理加一道防线,戴一只“心理口罩”。

心理专家南昌大学教授陈建华提醒,返岗复工人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的个人防护措施,做到健康返岗,高效复工。同时她也给出了一些有效的自我调适建议。

急?迫?怕?返岗复工三心态

对于返岗复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陈建华概括了三类。

第一种是“急”,急于返岗心态。这个时候还有期待上班的?有的。一是确实工作走不开,需要赶紧赶回去,在家待的心着急;二是从湖北武汉返乡回家,被隔离,全封闭,在家待的不舒服;三是迫于生计,必须出外务工赚钱,在家待的不踏实。

第二种心态是“迫”,迫于返岗心态。相当一部分人可能是持这种心态。各种防疫科普都告诉我们,此刻最需要的是三个字“宅、戴、洗”,第1个字就是宅。可我却偏偏要出门,不是工作实在走不开,不是耽心丢饭碗,不是苦于生活费,真是不愿意此刻出门复工。

第三种是“怕”,惧怕返岗心态。虽然上面两种返岗复工心态不同,但有一点心理活动是相似的,那就是担心、害怕甚至恐惧。例如担心环境是否安全;恐与人接触怕传染;恐自身防护措施不到位被感染;恐去公共场所;恐工作压力大导致自身免疫力降低等。

迎战病毒,心理也需增强“免疫力”

对于上述三种心态,陈建华表示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我们都是血肉之驱,面对人类现在尚不完全认识、不能把握,且带较强传染性的新冠状病毒,要说不害怕是不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调适。”

“所谓调适,就是针对个人可能会存在的不适与担心,有针对性地认识与调整。”对此,陈建华给出了四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接纳。一是接纳自己非常时期要返岗复工的现实。不论是“急于”还是“迫于”,都是自己必须返岗复工的原因,别无选择。一旦这样想,心里就会踏实些。二是接纳自己恐惧害怕的心理。焦虑和恐惧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时正常的反应,适度的焦虑有助于个体渡过危机。全国上下协力防控,说明这种新型病毒确实是让人类害怕的,在这种大背景下,个人适度害怕焦虑是可以理解,是正常的,而且适度的焦虑可以让自己对防止病毒感染保持必要的警惕。

关键词二:攀比。“攀比”往往被人认为是贬义词,但有时确实需要和他人比一比。其实在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医务人员一直战斗在第一线,没有休息,何来复工;很多社区工作者、公务人员、领导干部也早已复工。比比这些人,心理也会更平衡些。

关键词三:科学。非常时期,出门在外,更要讲究科学应对,不害怕,但也不逞强。

不——只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工作岗位,不聚会、不聚餐,不去人多的地方,正常作息,保证饮食和睡眠。

戴——戴口罩,病毒奈我如何。

洗——勤洗手,切断传播途径。

少——减少对不可靠信息的阅读。有些传言真假难辨,容易影响自己导致心理恐慌。

多——出门在外,多和亲友之间用手机、微信等方式联系,多在心理上互相支持、加油打气,让爱营造出温暖、积极的氛围和心态。

关键词四:乐观。“现在能够返岗复工人员,都是这场疫情中的胜出者,我们为我们能继续工作而感到幸运。有人会说这是阿Q精神,不对,因为这是事实。”陈建华表示,正常的工作并不会破坏免疫系统,只有恐惧心理才会对免疫系统会产生消极影响,而乐观的心态对免疫系统是有积极影响的。

“‘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这12个字,是抗击病毒强有力的心理武器。”陈建华说。

最后,陈建华也提醒,在返岗复工过程中,如果面对心理困惑自己确实难以调适,则建议寻求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

(责编:孝媛、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