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郑师傅的最后一班岗

2020年01月21日19:27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崇山峻岭,白雪皑皑。1月19日下午,记者乘车来到距辽宁省本溪市区16公里的国网本溪供电公司220千伏卧龙变电站实地采访。

220千伏卧龙变电站,始建于1969年,是本溪城区重要的电源枢纽。在这里,长期驻扎着一支特殊的“电力特种部队”——卧龙变电运维班。该运维班组共有22名员工,负责管辖城区13座变电站,他们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著称,郑喜刚便是其中一员。

国家电网本溪分公司供图

今年60周岁的郑喜刚,从1980年参加工作开始,就一直坚守在卧龙变电站,一干就是40年。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花甲之年的老者;从普通的电力学徒到如今技能精湛的师傅,他把40年的青春都奉献给了他心爱的电力事业。

进入变电站,文化墙上“在岗一分钟,奋斗60秒”的标语映入记者眼帘。“这是我们班组的口号,自卧龙变电运维班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沿用至今,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名员工的行为。”卧龙变电运维班班长毕明哲介绍说。

国家电网本溪分公司供图

由于是临退休前的最后一次值班,郑师傅显得格外珍惜。整容镜前,双手在爬满皱纹的脸颊上不停地捯饬,两分钟后,安全帽、工作服、绝缘鞋等都按规定穿戴完毕。

下午14时03分,郑喜刚和宫庆晖携带工具包,开始了日常巡视。

“10时、15时、20时、24时,这4个时间段是必须要巡视的。”郑喜刚说,但不包括特殊巡视和保供电巡视。

“郑师傅,接点测温的活还是我来吧,您身体不好,负责记录就行了。”宫庆晖说。

“嘿嘿,你小子可少扯,老头我啥时候认怂过,我现在可是年富力强。”从小宫手中抢过红外测温仪,郑喜刚半开玩笑地说着。

郑师傅患有很严重的颈椎病和肩周炎,每次巡视作业他都是强忍着病痛在坚持。红外测温仪一举就是一个来小时,抢修作业一干就是大半天,挂接8公斤重的地线更是不在话下……但是,他从未叫苦言累过。

“1998年我们从这个防空洞里搬到宽敞明亮的办公楼内,结束了长达27年冬冷夏潮的值班生活。”巡视路上,郑师傅指着半山腰处一个山洞向记者介绍着。

郑师傅刚参加工作那会儿,电网运行很不稳定,跳闸是家常便饭的事。夏天打雷、冬天下雪,正常人都往家里跑,而他们却是从家里往变电站跑,生怕设备出现任何问题。附近的老百姓都戏称他们为“电疯子”。

“现在的电网运行相当稳定,设备的跳闸率也比以前低多了。变电站日常巡视也用上了机器人,既缩短了巡视时间,又提高了巡视效率。”一旁的宫庆晖说。

国家电网本溪分公司供图

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每当老百姓欢天喜地过春节的时候,我们电力人就会面临最严峻的考验。据了解,为确保春节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变电运维室提前制定保供电方案,对变电站内的设备进行一次彻底排查,人员24小时待命,随时做好应急出动准备。

国家电网本溪分公司供图

谈到春节保供电,郑师傅可不陌生。据郑师傅自己讲,在他40年的职业生涯里,有26个春节是在变电站里渡过的。“老战友们,下了这班岗我就退休了,今年春节我就不陪你们了,以后有时间我在来看你们。”他一边给开关柜穿棉衣,一边喃喃自语地说着,眼中的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调工作,天天面对这些不喘气的铁疙瘩,难道他就不枯燥吗?“设备和人一样,都是有温度、有情感的,你对它真心呵护,它就能稳定运行,不闹毛病。”郑喜刚说。

东北的三九天果然名不虚传,气温低至零下17摄氏度。西北风刮在脸上,像针刺一样的疼。记者在室外呆上一小会儿,浑身上下就被冻个透心凉。郑师傅和宫庆晖不畏严寒,像医生一样为每台设备、每个接点问诊把脉,不放过任何细节。冷了,就搓一搓手,捂一捂耳朵;累了,就在雪地上小憩一会。

“2号主变绕组温度零上21摄氏度、油温16摄氏度,设备无异常声响,接点温度零下6摄氏度……”14时56分,郑喜刚圆满完成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巡视,在巡视日志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姓名。

国家电网本溪分公司供图

变电站内,银装素裹,人走在雪地上吱吱作响,郑师傅留下的一串串足迹,已经成了变电站这个冬天最美好的记忆。

听说郑师傅今天退休,操作队的同事们为他精心地准备了小礼物——一个带有22人签字祝福的水晶摆台;变电运维室的领导也特意赶来参加这个别开生面的欢送会,现场的气氛幸福融洽,堪比过春节。“感谢组织,感谢同志们……祝愿我们的电网事业越来越好。”欢送会上,郑师傅数度哽咽。当谈及退休以后的打算时郑师傅说:“先陪家人好好过个春节,这些年确实亏欠家人的太多了。”

把每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件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在岗一分钟,奋斗60秒。”郑喜刚用善始善终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40年安全生产无违章,郑喜刚用善作善为向公司上交了一份满分的答卷。

郑喜刚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身上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没有退休,这种精神将化作生生不竭的动力,在每个人的身上延续……只有用汗水浇筑收获,我们的电网事业才能基业长青;只有以实干笃定前行,我们的人生之路才能锦绣前程。

(责编:王斯文、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