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在遼寧的故事

【穿越歷史的感動】立壯志為國鑄箭 闖難關飛天夢圓

2021年06月30日08:32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故事主人公:王永志,遼寧昌圖人,曾任第二代液體遠程機動戰略火箭導彈總設計師、固體遠程機動戰略火箭導彈總設計師和研制總指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榮獲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5年,被中央軍委授予“載人航天功勛科學家”榮譽稱號。2010年,國際小行星中心將編號第46669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王永志星”。

王永志

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成功返回地面,遨游太空的首位中國人楊利偉平安地走出返回艙的艙門。“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以來的飛天夢想,向世界証明了中國的綜合國力和科技實力。

在舉國歡慶的時刻,一位古稀老人百感交易,紅了眼圈。“一看他健康地出來了,我心裡這一塊石頭就落地了。我們已經奮斗了11年,這11年完全是埋頭苦干,不登報、不上電視,誰都不知道中國怎麼干,自己人都不知道!這些年的奮斗我們終於成功了!”

說這話的就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半個多世紀以來,他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獻給了祖國。

1932年,王永志出生在遼、吉、蒙三省交界處的遼寧昌圖縣八面城鎮的一個農民家庭。連年戰火,加之家庭貧困,王永志的求學路異常坎坷,但他無比珍視難得的學習機會,成績年年排名第一。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王永志在沈陽新成立的東北實驗學校讀高中。隨著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曾經立志做一名生物學家的他改變了自己的志向。“我們當時的武器裝備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有國無防不行啊!所以我就下決心要搞國防。”

1952年,王永志考入清華大學航空系。三年后,他順利通過留學生選撥考試,前往莫斯科航空學院,學習飛機制造專業。1957年11月,根據國家需要和安排,他正式改學火箭導彈設計專業,成為了“火箭人”。

王永志曾說,他一生有三大願望:一是把導彈送到地球任何需要的地方,二是把衛星送入太空的不同軌道,三是把中國人送上太空。為了實現人生的第一個願望,在1961年分配到火箭技術研究院后,王永志開啟了艱難但卓有成效的奮斗歷程,成為“兩彈一星”工程的重要技術骨干。

1964年6月,王永志第一次走進了位於大漠戈壁的導彈發射場,執行我國自行研制的 “東風二號”導彈發射任務。

在烈日的暴晒下,由於推進劑的溫度急劇升高,造成推力不夠,導彈無法打到預定落點。但此時燃料貯箱已達極限,想要多加推進劑已經沒有空間。這急壞了在場的科研人員。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王永志提出建議,“把多余的燃料泄出來一些,減少自重,就可以打出去了。”可是,反對的聲音很快產生,“本來射程不夠能量不足,還要卸燃料……”

眼看距離導彈發射的時間越來越近,如果不能發射,導彈就會變成一堆廢物。王永志再三思量,鼓起勇氣,敲開了坐鎮發射場的技術總指揮錢學森的房門。聽完王永志的想法和計算結果,錢學森點頭認可。隨后,“東風二號”導彈連打三發,均准確命中目標。

1976年10月,王永志被提升為火箭研究院總體設計部第一副主任,並先后擔任了多個型號的總設計師、總指揮,主持設計出了一系列導彈,實現了他人生的第一個願望。

1986年,王永志被任命為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第六任院長,並帶領火箭研究院創造了18個月內研制出新型大推力“長二捆”火箭並首飛成功的奇跡,為后來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奠定了基礎。長征系列火箭多次成功地將衛星送入太空,實現了王永志的第二個願望。

1992年,王永志站上了實現人生第三個願望的起點,時年60歲的他被任命為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對王永志來說,這個頭銜意味著巨大的壓力。“載人航天人命關天,在開展載人航天工作的這些年裡,我可以說是提心吊膽!”

盡管中國當時已經掌握了大推力火箭和返回式衛星技術,但要在國內設計和制造水平相對落后的條件下開展載人航天工程,幾乎可以說是從零起步。而作為技術總負責人的王永志,一開始就瞄准了國際上最先進的載人飛船。“我們的飛船一起步,就要讓它和后面的工程一步一步銜接起來。我們邁出左腳,不僅是為了向前跨進一步,同時也為邁出右腳找到支點。”

在王永志的堅持下,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號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構成。返回艙返回后,與國外廢棄軌道艙的做法不同,“神舟”飛船的軌道艙可留在軌道上,繼續進行空間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

寒來暑往十余載,在王永志和眾多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2003年,我國第一艘航天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2005年,搭乘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的“神舟六號”返回地球,標志著我國的載人航天進入了真正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試驗新階段。

2004年2月20日,王永志榮獲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0年1月30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發布68448號小行星通報,將永久編號為46669的小行星命名為“王永志星”。

面對諸多殊榮,王永志總是很謙遜。在他心目中,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功是幾代航天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榮譽應該屬於這個隊伍,而我隻不過是他們中的一個代表。”

(責編:王斯文、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