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在遼寧的故事

【穿越歷史的感動】國外技術不外傳 踏上刀具革新路

2021年06月26日09:39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故事主人公:金福長,曾任沈陽重型機器廠技術員、工藝實驗室副主任、廠工會副主席、廠副總工藝師,兼任沈陽市職工技術協作委員會副主任。他成功研制24類220余種新刀具,創造出特種鋼材零件的10余種加工方法,為廠內外解決重大生產技術關鍵180多項,被譽為“刀具大王”。

金福長

1957年,沈陽重型機器廠正在為鞍鋼加工一種大型高錳鋼件,讓廠裡大多數人沒有想到的是,由於這個材質很硬,車刀上去轉了兩三圈就鈍了。即使用上了所有的刀具,還是依然啃不動。金福長請教駐廠的外國專家,外國專家不屑地說:“這種件不好加工,應當採用精密鑄造來解決。” 金福長心裡憋氣,心想:他們明知道我們沒有掌握精密鑄造技術,卻說這樣的風涼話。今天是這樣,往后肯定還會遇到更多的困難,我們總依靠別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想到這兒,金福長便把那二十幾把廢了的刀具擺在一起,開始琢磨,各個角度分頭試驗,可是試驗了好幾次,都失敗了。這時,他身邊的工友們也開始說起了風涼話:“外國專家都沒辦法的事,你那玩意能行?”

困難把金福長逼上了刀具革新之路。

金福長不信邪,不理身邊人的風涼話,沒有放棄自己的試驗,廠裡一幫老師傅在這個時候也在鼓勵他:“我們千萬不要灰心,要堅持搞下去,這樣以后我們的腰板就硬起來了!”經過夜以繼日的幾十次試驗的失敗,一把“大傾斜角切刀”終於在老師傅們的幫助下搞出來了,這就解決了高錳鋼件的加工問題。當時老師傅們說的最多一句話就是:“這把刀是咱中國式的。”這句話也讓金福長更加堅定了信心,刀具革新並不是高不可攀,外國人沒干過的,我們也可以干。

1962年,我國從蘇聯進口的冷軋輥人家突然不給了。在沈陽重型機器廠工作的人都知道,當時人家的開價是“一根冷軋輥要我們200頭大肥豬”。金福長和工友們心裡都憋著一口氣,認為這個條件太欺負人了。

為了這個冷軋輥,廠裡首先攻關搞出了材料。問題來了,這4米多長的零件,淬火的時候不先鑽個通孔它就會裂紋。這時,金福長接下了研制鑽孔的鑽具,剛開始他費了好大勁,搞出了一個內排屑深孔鑽,可到加工現場一試,鑽頭進去不深就打個稀碎,鐵屑也排不出來,失敗了。金福長心裡很不是滋味,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六七天過去了,他一直窩在廠裡,從實驗的失敗中總結出了24項技術問題,一項一項地研究改進,深孔鑽終於搞成功,4米多長的細長孔被鑽通了,在深孔加工上闖出了自己的路。

“冷軋輥終於靠我們自己的技術力量生產出來了。”金福長講,他的刀具革新之路不僅是被困難逼出來的,也是被“卡脖子”給“卡”出來的。

當時,大直徑深孔加工一直是困擾我國機械加工行業的一項重大技術難題。有的件需要鑽有洗臉盆粗、三四米長的深孔,原來的加工方法是用各種大小的鑽頭先鑽孔,然后再一刀一刀地把孔擴開,一個件需要4天時間,零件有兩噸重,鑽下的鐵屑就有一噸,白白浪費掉了。“能不能從那裡抱出個金娃娃來?”金福長閑下來的時候就在琢磨,能不能做一種刀具,一次就套進去,把孔裡的芯棒完整地拿出來。經過十幾次試驗,金福長終於制造成功了 “深孔套料刀”。用這種刀加工深孔,可在缸口粗的鋼材中間巧妙地掏出一根臉盆粗的整體芯棒,不僅可以提高工效10倍,還節約了大量鋼材。

金福長作現場技術展示。

要知道,一個挑戰解決了,又一個新的挑戰迎面而來。金福長每天就是想方設法解決一個難題又一個難題,從不退縮,永不言棄……

工作中,金福長還總是給自己提出新課題,比如:有的零件要求不通孔又讓套料刀沒了用武之地。大家認為作為走直線的車床這是不可能解決的。“刀具又不會自己拐彎!”“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得讓刀具拐彎!”在和大家研究的時候,有同事指著門口的水桶打了個比方:“水桶梁圍繞桶口正好形成一個圓弧面,如果在一個類似水桶梁的刀杆上裝上一把刀,使它進行圓弧切削,就可能把不通孔的芯棒掏出來。”這一提示給金福長打開了思路。他先后用了兩年時間,經過了13次試驗,“不通孔套料刀”終於被應用到了生產中。

深孔鑽、深孔套料刀和不通孔套料刀的發明是機械加工技術的新發展,它們給國家創造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金福長獲得了“刀具大王”的美譽。

金福長著書《車刀絕技》。

1961年,沈陽市興起職工技術協作活動后,金福長便全身心投入這一活動中。市技協提出搞技術講座,把他的新刀具推廣到全市,用這些新的刀具來推動全市機械加工效率的提高,並讓他來當主講。剛開始,金福長猶豫了,“我隻念過三年書,讓我給大家講課真是有點難為自己……”后來,金福長轉念一想,要是全市都能用上自己的刀具,那全市機械加工的生產率就會大幅度提高。想到這裡,金福長就把研究刀具那個勁頭又用在了備課上,每次課都要花上三四個晚上做准備。從1961年至1990年,金福長為市職工技協舉辦的“先進刀具技術講座”授課300余次,培養徒弟100余人。

1979年,金福長僅以一張附有“等離子均熱切削”文字說明的外國圖片為參考,克服重重困難,經過百余次的試驗,研制成功了“等離子加熱切削”新技術,切削效率提高6至8倍,為加工高強度、高硬度、高耐磨材料闖出了一條新路,填補了中國機械工業的一項空白。  

(責編:孝媛、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