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記者從沈陽海關了解到,今年5月份,沈陽海關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38.57小時和0.34小時,較2017年同比分別壓縮79.12%和94.21%,時間壓縮比均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10月,國務院制定《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方案》提出,到2021年年底整體通關時間要比2017年壓縮一半。沈陽海關在2018年12月提前完成國家預定目標任務,推動口岸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為外貿企業在遼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通關時間壓縮,首先是進出口環節監管証件數量壓縮。據介紹,沈陽海關進出口環節監管証件中的38種已全部實現網上申報、網上辦理,在口岸驗核環節實現聯網核查、自動比對。
“兩步申報”和“先放后檢”等模式是沈陽海關近年來重點推進的改革創新舉措。其中,在“兩步申報”模式下,進口貨物僅需申報最少9項數據,貨物通關前必要的單証准備時間大幅縮短,在口岸停留的時間也相應縮短。今年前5個月,沈陽關區“兩步申報”應用比例提升至28.36%,運用“先放后檢”方式共檢驗監管進口大宗資源性商品98批。
積極開展認証企業通關便利服務,優先為認証企業安排查驗等通關手續,是沈陽海關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的又一套“組合拳”。據介紹,沈陽海關面向進出口企業開展信用管理政策、制度、措施等方面的宣傳、培訓、輔導、幫扶等服務活動,新制定出台的《沈陽海關認証企業管理措施目錄》推出包括優先辦理、減少監管頻次、降低通關成本等六大類共47條措施。今年前5個月,沈陽關區“經認証的經營者”(AEO)數量已超過百家,其中26家高級認証企業享受國際海關間互認的最優惠貿易通關便利。
全力打通惠企便民“最后一公裡”。通過鞏固“職能-熱線-現場”三方聯系配合機制,沈陽海關定期整理歸納企業、群眾訴求及業務改革中的堵點難點,全流程跟進重點事項辦理進度。今年前5個月,沈陽海關累計解答企業、群眾咨詢的各類問題6815條,熱線接通率達到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