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在遼寧的故事

【穿越歷史的感動】投筆從戎戰塞北 革命先驅譜壯歌

2021年06月09日10:02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故事主人公:陳鏡湖,字印潭,化名李鐵然。遼寧省建平縣富山鄉南井村人。中共黨員。大革命時期參加革命,任中共熱河工委負責人,中共內蒙古特別委員會書記。遼寧地區黨的早期革命活動家。

陳鏡湖

1919年,北京爆發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運動,天津的各界,尤其是學界熱烈響應。5月中旬的一天,陳鏡湖在天津北馬路站在高桌上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這是18歲的陳鏡湖出現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第一個鏡頭。

當年9月,周恩來在天津組織了“覺悟社”,不久之后,又以直隸省立第一中學學生為骨干成立了“新生社”,陳鏡湖成為該社的主要成員。次年4月,“新生社”出版了帶有社會主義色彩的期刊——《新生》,介紹新思想,宣傳新觀念。天津的進步社團受到了李大釗的關注和指導,隨后又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陳鏡湖結識了李大釗、於樹德等馬列主義先驅者。1923年,陳鏡湖由李大釗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位遼寧籍黨員。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五四運動

1923年,中國共產黨在廣州召開了第三次代表大會,討論國共合作問題,決定中共黨員可以個人名義加入中國國民黨,以建立民主革命統一戰線。為執行黨的決議,陳鏡湖以個人名義加入了國民黨。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召開了全國第一次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由共產黨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內容的宣言,第一次國共合作展開。隨后,全國大部分地區均以中共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為骨干改組或建立了各級國民黨黨部。

國民黨一大后,中共北方區委派陳鏡湖到內蒙古開展黨的地下工作和兵運工作,他的公開身份是馮玉祥西北軍宋哲元部的支隊長。從此,陳鏡湖便離開了學校生活,走上了職業革命的道路。

直奉戰爭歷史圖片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以李大釗為首的中共北方區委決定採取聯合國民軍打倒段祺瑞和奉系軍閥的策略,為此派出共產黨員到國民軍中去開展兵運工作,相機建立由共產黨直接掌握的軍隊。就這樣,任熱河民軍司令的陳鏡湖親自回到家鄉建平縣發動群眾,擴充民軍隊伍。他率部在建平街駐防兩個月,招收騎兵30余人。駐防期間,忙碌的陳鏡湖無暇顧家。一次,他率部途徑葉柏壽鎮,這裡離家不過5公裡,陳鏡湖也未能回家探望父母妻兒,只是托人給家裡捎了個口信。

在部隊中,陳鏡湖經常教育士兵“不擾民不害民,為勞苦大眾服務”,他還與士兵吃一樣的飯菜,照規定付飯費。“為勞苦大眾服務”,這樣的觀念其實早在沒參加革命時,就根植於陳鏡湖的心中。他的妻子陳耿氏回憶,上中學時的陳鏡湖就經常在寒暑假期間,走鄉串戶宣傳新思想、新觀念。他勸自家的姑娘和姐妹不要裹腳,又勸她們和村裡的年輕婦女把已纏的腳放開。他還阻止族侄買地,他說:“將來的土地、房產都是大伙兒的,勞苦大眾要做國家的主人。”

隨著大革命的深入發展,為把黨的主張更好地貫徹到群眾中去,中共北方區委決定在內蒙古地區成立群眾性組織——工農兵大同盟。1925年冬,在張家口召開了內蒙古工農兵大同盟代表大會,大會宣布內蒙古工農兵大同盟正式成立,組成盟中央委員會,李大釗任書記,趙世炎、韓麟符任副書記,陳鏡湖、鄭丕烈、賈大榮、吉雅泰、李裕智、王仲一、張治平等為中央執行委員。

白色恐怖后,中共內蒙古特委遭到了破壞。陳鏡湖與黨組織失掉了聯系。在多方尋找無果的情況下,1930年6月,陳鏡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直接到蘇聯找共產國際!就這樣,他與另一位黨員劉剛一起,穿越外蒙古,過沙漠、越草原,艱難跋涉,終於在蘇聯與共產國際取得了聯系。不久后,陳鏡湖再次返回中國——受命重新組建中共內蒙古特委,並擔任臨時書記。

“九一八”之后,由於“不抵抗”政策的影響,日軍大舉侵略。1933年3月,熱河省全部淪陷。中共內蒙古特委從熱河轉移到張家口。陳鏡湖參與組建了“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並擔任抗日同盟軍參議。5月,日軍向察哈爾腹地步步緊逼,陳鏡湖為組織抗日同盟軍日夜奔波。

5月12日,陳鏡湖受抗日同盟軍司令馮玉祥的派遣,帶領參謀朱躍遠和警衛員乘汽車到張北縣一帶去點驗抗日武裝。途徑樺樹梁時,遭到反動民團伏擊,陳鏡湖負重傷犧牲。臨終前,他叮囑警衛員:“我流血過多,活不成了。死后你把情況迅速報告給張大鼻子(柯慶施)和王、惠(王月庭、惠世如),轉告中央。”

陳鏡湖烈士陵園圖片。今年3月,被列入遼寧省第十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革命文物類)

陳鏡湖犧牲后,因當時環境復雜,他一直被家鄉親友誤認為是軍閥。直到半個世紀后的1981年,《路漫漫——我的革命引路人陳鏡湖》一文的作者,原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逸倫看到陳家人歷經半個世紀保存下的一張陳鏡湖遺照。這位老黨員頓時老淚縱橫,往昔崢嶸歲月仿佛重現眼前。文章發表后,陳鏡湖作為黨的早期革命領導人的真實身份,終於可以大白於天下。

(責編:邱宇哲、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