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市頭道嶺村:小小黃瓜籽 全村增收源

楊少明

2021年06月09日16:07  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小小黃瓜籽 全村增收源

透過門帘的縫隙,山風刮進大棚。正在給黃瓜秧澆水的庄河市桂雲花滿族鄉頭道嶺村村民張而福立即放下水管,小跑著過去將門帘掩實。

“棚內的溫度非常適合俺家瓜秧生長,可別讓吹進來的涼風壞了事。”已長到七八厘米高的黃瓜秧葉寬莖挺,張而福寶貝似的侍弄著它們,眼裡充滿了希望。

再過一個半月,瓜熟蒂落,產下的瓜種會按訂單跨海越洋進入國際市場,為張而福等260多戶農民帶來可觀的收入。

頭道嶺村位於庄河市西北部,多山地,以前的大田作物以玉米、大豆為主,曾是大連有名的低收入村。2009年開始,大連市出台多項扶持政策,鼓勵農民發展設施農業。近年來,頭道嶺村搭上了國際訂單農業的快車,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以前,村裡曾有個別農戶嘗試黃瓜制種種植,但由於對接不上有效的市場,收益有限。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家從事農作物貿易的公司考察了頭道嶺村的氣候、土壤等因素后,決定與有冷棚的農戶合作,發展黃瓜種子的訂單農業。鄉裡、村裡看到了產業的前景,引導農戶積極參與訂單種植。

起初,僅有少數農民參與訂單種植,當年每畝地純收入就達1萬多元,是種植玉米的20多倍。看到了希望,參與項目的農民逐漸多了起來。

張而福較早參與了這一項目。利用政策扶持資金,他先后蓋了3個冷棚。每年開春,免費的種子會發到他手裡,同時會簽訂保底收入合同。鄉、村都有農技培訓,合作公司還有專門的技術員進行日常指導。“參與訂單種植,一年能收入多少錢,在開春時基本上就能確定。”張而福說,這樣種地,心裡踏實。

近年來,大連市對低收入村的扶持力度加大,三道嶺村設施冷棚也如雨后春筍般增加,目前參與訂單農業的冷棚有400多個。村黨總支書記任廣琴告訴記者,黃瓜制種項目已成為全村穩定的增收來源,低收入村的窮帽子在2018年就摘掉了。“下一步,村裡將在現有土地上挖潛,鼓勵農民利用合適地塊參與制種項目。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我們的路子一定會越走越寬。”談起未來,任廣琴信心滿懷。

(責編:李進媛、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