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大東港海關優化流程服務進出口企業

蔡曉華

2021年05月25日09:55  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大東港海關優化流程服務進出口企業

“對於木制品來說,運儲積壓的時間越長,受潮霉和病虫害的風險就越大。今年第一批木制櫥櫃剛報檢后,海關關員立刻與我們進行工作對接,對木制品檢驗檢疫環節做了詳細解讀,第一時間開展查驗並辦理通關業務。”已出口46批次木制櫥櫃產品的丹東拉諾伊櫥櫃企業質檢經理姚慶祝深有感觸地說。

近年來,大東港海關主動融入東港市經濟發展戰略大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支持重點產業發展,壓縮通關時長,提高通關效率,為當地開發開放、外貿經濟發展、興邊富民作出積極貢獻。年初以來,針對重點產業,大東港海關優化監管流程,進一步降低監測比率,從現場檢驗檢疫、通關驗放等各個業務環節爭取時間,使當地產品出口走上“高速路”。

開辟進境鮮活水產品綠色通道。大東港海關利用企業聯絡人制度,安排專人對接企業進行溝通,了解企業難處,為水產品進口企業量身定制通關政策,對“症”下藥。同時,設置專人專崗對民生類水產品實施快速檢疫審批和証單擬制,運用“提前申報”模式協助企業在船舶到港前完成審價、征稅等手續。在保証檢測質量的基礎上,將貝類毒素等重點檢測監控項目的時長由原來的3天壓縮到3小時,同時嚴格執行“7×24小時”無休工作制度,對進口黃蜆子等水產品優先實施查驗及檢測,確保水產品隨報隨檢隨放,以“零滯后”通關確保進境水產品快速調運進入國內市場,送往百姓餐桌。

開通鮮活農產品出口綠色通道,“7×24小時”隨報隨檢隨放,使當地特色農產品出口更加方便快捷。今年1月至4月,大東港海關共計監管貝類貨物出口1865批次共計3.5萬余噸,監管植物產品出口19批次共計300噸。大東港海關還積極開展“兩步申報”改革,推進匯總征稅、自報自繳、電子支付等稅收征管改革措施常態化、制度化,推廣進口貨物“提前申報、貨到驗放”兩端准入監管模式。年初以來,大東港海關共對37批共計333.1萬噸進口鐵礦實施“先放后檢”,平均驗放時間由原來的14天縮短至3天,貨物通關效率大幅提升,口岸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優於大連關區平均時長。

為助力支柱產業復工復產,大東港海關出台幫扶企業復工復產“十二條措施”。同時,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轉變工作作風,通過建立“一對一聯絡” 機制、提供“技術咨詢員”支持,制定一系列幫扶措施。企業備案實現了全程網上辦理,業務辦理時間從十多個工作日縮短至10分鐘,多次開展涉企收費專項清理,執行減免收費政策。同時,深入企業調研,主動降低海關實驗室檢測費用,把改革紅利真正分享給廣大進出口企業。

(責編:李進媛、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