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路上的我們|大醫的紅色印記

2021年04月07日19:56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時間:1947年

關鍵詞:建校、關東醫學院 王布君

1945年8月22日,蘇軍解放旅大,10月中共大連市委成立,11月8日成立了大連市政府。

大連醫科大學供圖

1947年初,王布君向旅大市第二屆臨時參議會建議成立大連醫學院,2月1日,旅大行政聯合辦事處正式作出成立大連醫學院的決定,並任命王布君兼院長。學員除由膠東軍區衛校調來部分外,並在大連公開招生和從遼東君正大學分校轉來一部分,共有學生200余人。4月19日,大連醫學院改名為關東醫學院,並於1947年5月4日舉行了隆重的創校典禮。

時間:1949年——1950年

關鍵詞:大連大學醫學院 沈其震

1949年4月,大連大學成立,關東醫學院並入大連大學,更名為大連大學醫學院。由中央委派沈其震同志任院長,學校也開始實行正規的五年學制醫學教育,主要是臨床醫學。

1950年,沈其震院長在大連大學醫學院教職工大會上講話。大連醫科大學供圖

沈其震院長因解放區人才匱乏,便設法動員、組織大批專家、教授從國外及國統區來到解放區,僅從香港來到大連的國外華僑學者就有數十人,其中有許多專家、學者在大連醫學院工作,為大連醫學院的快速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大連醫科大學供圖

沈其震,曾名沈君實,湖南長沙人,青少年時代師從徐特立,曾就讀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中山大學醫學院、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是新四軍第一任衛生部部長和中共中央軍委衛生部第一副部長,大連大學醫學院和大連醫學院首任院長,后歷任中央衛生研究院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是新中國醫學科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副主席、咨監委員會主席,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理事,曾擔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醫藥衛生組組長,第七屆全國政協醫、衛、體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委員,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宋慶齡基金會榮譽理事,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國國際交流協會理事等職。

時間:1950年——1953年

關鍵詞:抗美援朝 細菌戰 魏曦 何琦

1950年7月,大連醫學院剛剛從大連大學中獨立出來,8月27日,美帝國主義侵犯朝鮮的戰火就蔓延到我國東北的臨江和安東(今丹東),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慨。大連醫學院的教師、職工和學生,紛紛舉行集會聲討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並聯合提出抗議書,在報紙上發表抗議文章。

大連醫科大學供圖

大連醫科大學供圖

1950年10月30日,大連醫學院成立了抗美援朝委員會。旅大地區為接受從抗美援朝前線運來的傷病員,成立了一批戰傷醫院,其中第一醫院由大連醫學院負責籌組,設病床500張,第一醫院很快建成開院接受傷員。11月初,組織了以崔銘勛為隊長的抗美援朝手術隊,於11月下旬到達北滿,負責林口、雞西、密山三縣戰傷醫院1500張病床的手術任務,搶救從朝鮮戰場撤下來的傷員。

時間:1969年

關鍵詞:支援三線 舉校南遷 遵義醫學院

1965年5月,衛生部根據中共中央4月《關於加強備戰工作的指示》決定,將當時的大連醫學院遷往四川省。接到通知后,大連醫學院立即派人向中共四川省委請示和接受任務,選定院址在自貢市,確定在校學生規模1500人,經初步設計,向衛生部編報了設計任務書和1966年的基建計劃。

1965年10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決定大連醫學院改遷貴州省。國家計委於1966年1月11日批復衛生部和貴州省人民委員會,同意將大連醫學院遷往貴州省遵義市,列為國家內遷基建項目,遷校后改名為遵義醫學院,在校學生規模定為1300名,學院遷建總投資340萬元。

大連醫科大學供圖

經過三年的緊張施工,到1969年初, 7萬平方米校舍終於在遵義市的一片丘陵山岡上按計劃基本建成。經衛生部斡旋,鐵道部開放“專用列車”直達遵義,人員和物資分兩批搬運輸運。大連醫學院師生都毫不例外地聽從了黨的安排,僅用80天就把各教研室的全部儀器設備,甚至每一個試管,每一張組織切片都仔細地包裝好,整整裝了100多節火車皮,安全運抵遵義。經過4天多的旅程,5月9日下午1時,大連醫學院南遷專列抵達遵義市,大連醫學院正式更名為遵義醫學院。

大連醫科大學供圖

時間:2015年至今

關鍵詞:援藏 那曲

大連醫科大學作為遼寧省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牽頭單位,自2015年以來,共選派全省醫療人才117人次(含柔性專家19名),赴那曲市人民醫院精准幫扶,其中,學校選派醫療人才53人次、佔全省45.3%。

大連醫科大學供圖

援藏隊員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成立首個援藏醫療隊臨時黨支部,讓黨旗在雪域高原高高飄揚。在世界屋脊上成立高原病研究院,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三甲醫院”。援藏醫療隊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健康衛士”“最美醫生團隊”等榮譽稱號﹔援藏隊員高娜榮獲“全國民族團結模范個人”榮譽稱號。該團隊主持的科技部中央引導地方項目(課題)《高原紅細胞增多症與全身多系統疾病關系及互作機制的研究》,是那曲市衛生健康領域首次獲得中央級重大科研項目﹔《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精准施策,助力西藏那曲地區打好健康扶貧攻堅戰》項目於2020年入選教育部第三屆省屬高校精准扶貧脫貧典型項目,為遼寧省唯一入選項目。

時間:2020年

關鍵詞:抗疫 雷神山 醫護人員

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學校共有3100余名醫務人員戰斗在疫情防控一線。先后分三批派出364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武漢,348名醫護工作者元宵夜馳援武漢的壯舉更是感動了全國。大醫所在的醫療隊在雷神山醫院累計收治患者510人,治愈出院473人,實現出院患者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以實際行動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

大連醫科大學供圖

自疫情發生以來,學校共有825人次、7個集體受到國家、省市表彰。2020年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徐英輝和劉志宇兩位同志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徐英輝同志同時獲得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附屬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遼寧支援武漢雷神山醫院醫療隊被授予英雄群體“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責編:王斯文、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