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沈陽3月24日電(湯龍)2018年-2020年開展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期間,沈陽法院共受理涉黑涉惡犯罪案件369件1719人,結案率100%,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378人,判處財產刑累計2.97億元,生效案件財產刑執行到位2.93億元,追繳、沒收違法所得9.15億元。
3月23日,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了《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刑事審判白皮書(2018—2020)》,對三年掃黑除惡案件進行總結分析,為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助推刑事審判質效提升提供有益參考。
白皮書中披露,從收案數量上看,新收案件數量呈現先升后降趨勢,其中涉黑、惡勢力集團案件總體呈上升趨勢,2019年同比增加156.25%,2020年同比增加24.39%,惡勢力案件則呈現先增后減趨勢。
黑惡勢力犯罪與普通刑事犯罪相比較呈現出不同特點,包括參與犯罪人數較多、組織結構穩定、存續時間較長、向基層自治組織政權滲透、以攫取經濟利益為核心等,同時其犯罪有預謀、有分工、手段愈來愈隱蔽、社會危害性愈來愈強,這些特點使得黑惡勢力犯罪社會危害性遠高於普通刑事案件。黑惡勢力在形成惡名以后,暴力性趨於隱蔽,實施恐嚇、滋擾、威脅等“軟暴力”以及“軟硬兼施”為主要犯罪手段。其中“軟暴力”手段佔比49.6%。
黑惡勢力從單純斗毆、尋舋滋事等初級形態向以攫取經濟利益為主要目的中高級形態轉化。為了獲取經濟利益和資源,一些黑惡勢力團伙開始壟斷當地市場經營或插手民間的經濟糾紛等。對於黑惡勢力團伙的暴力、威脅等違法犯罪行為,群眾大都敢怒不敢言,於是出現了不少“村霸”“菜霸”“砂霸”等現象。還有一些團伙為了獲取更多更廣的經濟收益,採取開設公司、開辦工廠等企業化經營方式,以表面上的合法經營往來掩蓋其涉黑惡違法犯罪活動的實質。在沈陽法院審結的20個涉黑組織中,有17個涉及成立公司掩蓋違法犯罪實質或壟斷行業領域經營的,佔全部涉黑組織的85%。
在犯罪組織向基層政權滲透方面,黑惡勢力形成前,一般表現為刑釋人員、社會閑散人員等組成的違法犯罪團伙,實施的犯罪行為大多為打架斗毆、尋舋滋事、強拿硬要等。當黑惡勢力形成做大后,一般都會千方百計謀求政治地位,參與競選把持基層政權或尋求“保護傘”庇護。在沈陽法院審結的20個涉黑組織中,有5個涉及組織領導者為基層“兩委”人員,有5個涉及尋求“保護傘”庇護,佔全部涉黑案45%。在審結的99個惡勢力中,有8個涉及首要分子為基層“兩委”人員,有3個涉及尋求“保護傘”庇護。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沈陽法院共發送司法建議326份,收到被建議單位回復、整改326份,回復、整改率100%。沈陽市交通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城市建設局、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營管中心等市級行業主管部門在了解到本行業領域接收到司法建議后,及時與審判機關聯系,主動認領存在問題並指導下級部門共同參與整改工作,最大限度擠壓黑惡勢力滋生空間,實現以案促治、以案促建。
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高鵬表示,下一步沈陽法院將不斷鞏固和深化專項斗爭成果,持續提高掃黑除惡法治化、規范化、專業化水平,有力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