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產業建村頭 村民生活有奔頭

王曉波

2021年03月17日11:35  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致富產業建村頭 村民生活有奔頭

  剛出正月,鐵嶺縣白旗寨滿族鄉腰寨子村的食用菌基地就忙碌起來。3月14日,記者走進腰寨子村,隻見村東頭的30余棟大棚格外顯眼,十余名婦女正在為菌棒打孔透氣。“自打村裡建了這個基地,俺們就再也沒外出打過工,這半年多一直在大棚裡忙活,基本沒停過。”村民金英一邊忙著手裡的活兒,一邊笑著說。

  “一年前你來我們村,還看不到眼前的景象。”腰寨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付漢臣告訴記者,腰寨子村的農業結構一直以種植玉米和少量水稻為主,去年,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腰寨子村爭取到國家民委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項目,准備發展設施農業。

  有了資金保障,村“兩委”立即外出考察,從清原滿族自治縣引來香菇大棚致富產業。通過論証,很快,村裡就開始建大棚,並且請來有著十余年香菇種植經驗的技術員趙濤。在趙濤的指導下,村裡建設了菌棒加工車間、香菇烘干房、儲存冷庫等。

  為更好地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村裡鼓勵5名村民代表入股,成立了鐵嶺縣白旗和昱種植專業合作社,計劃採取“村集體+合作社+困難群眾”的主體幫帶模式,將大棚租給合作社,租金歸村集體,合作社將村裡的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其中,同時帶動本村具有勞動能力且家庭較困難的群眾就業。

  從去年10月正式投產到現在,有30萬棒菌棒在4棟暖棚裡培育,天氣轉暖后,就可轉入22棟冷棚中等待出菇。“雖然是第一次培育香菇,但目前看來情況特別好,在冷棚內立體放置菌棒,質量和產量都能創新高。”付漢臣說,盡管大棚還未真正見效益,但是村集體和村民已經享受到紅利。自打項目落戶村裡,村集體去年有了3.46萬元的租金收入。同時,從施工到投產,村裡有百余人次在這裡打工。

  65歲的村民付漢奎與兒子相依為命,因為年齡大無法外出打工,此前,隻能靠種地勉強維持生活。香菇大棚建成后,他來到這裡拌料、燒鍋爐、運送菌棒,每個月能收入2000多元。“致富產業建在咱村頭,俺這老頭兒也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感覺日子特別有奔頭。”付漢奎說。

(責編:王斯文、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