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助推高質量發展

楊麗娟

2021年03月17日16:08  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強筋健骨筑根基

核心提示

實體興則經濟興,實體強則經濟強。2020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經濟總量一直領跑東北各市的大連,能夠實現主要經濟指標正增長,實體經濟功不可沒,起到了壓艙石作用。

大連市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產業結構優化先導區建設初具規模。石化產業實現產業鏈價值鏈雙向突破,恆力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年產150萬噸乙烯項目等投產運行,長興島(西中島)石化產業基地初具規模﹔裝備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在核電裝備、軌道交通、數控機床、新能源等領域形成一大批新產品、新技術。

進入“十四五”,大連市將著力建設“數字大連”、智造強市,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重點打造萬億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5000億級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和5000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

變“制造”為“智造” 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瓦軸集團精密滾子出口歐洲高端市場,大船集團建造的30.8萬噸超大型油船成功交付,華銳重工研制的全球首台智能化連續卸船機順利出產……2020年,大連制造業企業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影響,頻傳捷報,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

亮眼成績單的背后,得益於近年來大連市全力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大連市工業門類齊全,裝備制造、石化等傳統產業實力雄厚。

全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實施傳統制造業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使之在新技術背景下持續提升市場競爭力。

石化產業鏈不斷延伸。恆力石化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已全面達產,全市煉油、PX、PTA產能均列國內第一﹔年產150萬噸乙烯項目正式投產,實現零的突破。逸盛大化100萬噸聚酯切片項目開工建設,標志著大連市形成了煉油—PX—PTA—聚酯切片芳烴產業鏈,初步構建起長興島、鬆木島、大孤山三個石化產業集聚區。依托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大連理工大學等優勢科研力量,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大連市在精細化工領域具有較強競爭力,煤制甲醇催化劑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40%。

裝備制造業邁向智能化、高端化和成套化。大橡塑成功生產出我國首套35萬噸聚丙烯擠壓造粒機組,打破國外壟斷﹔中遠海運川崎建造的2萬標箱集裝箱船交付,自主研發的“舵杆螺母自動化旋入裝置”成功應用﹔一重核電石化公司承制的全球首台3000噸超級漿態床鍛焊加氫反應器完工發運、列裝啟航﹔光洋集團攻克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開發並產業化一批國外壟斷和封鎖的高檔數控機床及其關鍵部件產品。

“十三五”期間,大連市連續兩年獲評“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

“十四五”時期,大連市將繼續以創新賦能實體經濟,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推進石化產業向全產業鏈發展、船舶工業向高技術升級、裝備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建設“數字大連” 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2020年,大連市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出台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加強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氫能、生命安全、新能源汽車等高技術產業領域投資增長104.6%。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大連市搶佔未來競爭制高點、實現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全市堅持一手抓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電子信息制造業——英特爾二期項目產能不斷釋放,產值大幅增長。大連市政府與中國華錄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著力推動數據湖產業園項目建設。吉星電子柔性印制電路板項目達產﹔大特氣體研發生產基地、恆坤新材料前驅體等項目進展順利。達利凱普射頻微波陶瓷電容器產品綜合性能國際領先,成為中興、華為兩大公司的合格供應商﹔亞太電子控制模塊產品為紅外測溫儀、呼吸機等防疫物資生產企業配套。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目前全市共有軟件企業2000多家,從業人員近20萬,產業規模達到千億級。大連華信、東軟(大連)、文思海輝多年保持國內軟件出口前三位。以華為軟件開發“雲”為重點,加快推動“雲”計算產業發展,被工信部定義為“大連模式”,在全國宣傳推廣。

新能源領域——全力推進融科儲能全釩液流儲能電池、伊科能源鋰電池隔膜、中科派思鋰硫電池、新源動力氫燃料電池等重點項目建設,初步形成新能源電池及配套產業集聚發展。加快謀劃布局發展氫能產業,設立10億元氫能專項資金,實施氫能綜合利用示范工程。

“數字大連”建設——5G應用持續拓展,亞明汽車、大連港、恆力石化等企業實現5G應用場景落地,心醫國際、東軟集團等帶動“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快速發展。大連市被評為5G網絡十大標杆城市。

大連市還組建智能水下機器人重點實驗室、市智慧交通與港航物流重點實驗室等30多個科技創新平台,引導和促進新興產業集群化、集成化發展。2020年,大連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700家,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超過3000家,省級新型創新主體總量達752家。

大連市作為“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特色優勢明顯、技術創新能力較強、產業基礎雄厚的地方”受到國務院通報激勵。

“十四五”時期,大連市將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生命安全、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項目建設“加速跑”

奏響實體經濟發展強音

日前,庄河3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實現全容量並網,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建成投產的海上風電項目。這是大連市培育壯大“新字號”、打造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集群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項目是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石。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產業結構。

大連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抓實體經濟發展必須抓項目理念,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帶頭抓落實、善於抓落實、層層抓落實”專項行動部署要求,以奮發有為、真抓實干的精神狀態,迅速掀起項目建設熱潮。

2月25日,大連市推動一季度項目開工暨招商項目簽約儀式在大連地鐵四號線梭魚灣站施工現場舉行,吹響了全市項目建設“沖鋒號”。全市確立加快長興島國家石化產業基地西中島片區、日本電產產業園等一批事關全市振興發展的重大項目建設。

為確保項目集聚大連,進而落地生根、發展壯大,大連市推出“服務秘書”制度,提供全方位項目保障服務。健全項目推進統籌協調體系,實行市政府領導調度機制、成立重大項目專班、形成項目檔案、強化督導考核,對破壞營商環境問題“露頭就打”。

據介紹,目前大連市共梳理出2021年總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1680個,增長51%﹔總投資1.6萬億元,增長14%﹔年度計劃投資1521億元,增長27%。其中,一季度擬開復工項目816個,增長39%﹔總投資7426億元,增長20%﹔年度計劃投資1132億元,增長25%。

從一季度擬開復工項目構成來看,產業項目比重進一步增加。其中裝備制造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數量佔比25%,同比增長3個百分點,包括連城數控光伏及半導體設備研發生產、優訊5G光電子器件開發及產業化等優質項目。

通過抓實抓牢大項目、育大育強新產業,大連市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深入,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

在長興島,投資7億元的順酐產業鏈項目和投資6.5億元的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項目共同落地,實現精細化工產業項目“一日兩簽”,標志著大連市精心實施“強鏈”“補鏈”工程,全力打造石化黃金產業鏈已取得重要成果。

中遠造船、光洋智能制造產業園、瓦軸系列軸承技改等項目完工投產,一重核電裝備制造升級改造、中車大連旅順基地、大眾變速器五期等項目建設加快,推動裝備制造產業提質增效。

東北地區第一數字城市大腦等項目相繼落戶,助推新興產業集群式發展。去年大連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7%左右。

大連項目“加速跑”,實體經濟發展的動能澎湃,為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活力,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責編:孝媛、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