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面向社會推出全民藝術普及教育,阜新市群眾藝術館開設公益培訓微課堂,線上講授“蒙古族舞蹈的風格特點和基本手型”,通過視頻,讓市民足不出戶就能免費學習舞蹈藝術。
舞蹈是各民族歷史發展中具有代表性、具有民族特色、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審美的藝術之一。遼闊的草原牧民生活培養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熱情、直爽的性格,這些在蒙古族舞蹈中都體現出來,通常是載歌載舞、熱情奔放、節奏歡快、舞蹈語言新穎、風格獨特,動作多以抖肩、翻腕來表現蒙古族姑娘歡快優美,熱情開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邁,步伐輕捷洒脫,表現出蒙古族男子剽悍英武、剛勁有力之美。蒙古族舞蹈久負盛名,傳統的馬刀舞、筷子、安代、小青馬、盅碗舞等,節奏歡快、舞步輕捷,都表現出蒙古族人民純朴、熱情、精壯的氣質,保留節目有“筷子舞”“馬刀舞”“馴馬舞”“盅碗舞”“鷹舞”“牧民的喜悅”“祝福”“鼓舞”等。
此次,舞蹈公益培訓微課堂由阜新市群眾藝術館舞蹈輔導教師魏星月主講。魏星月畢業於沈陽音樂學院舞蹈系,為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