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面臨過這樣的問題,想帶孩子參加校外培訓,培訓前不知有哪些必不可少的程序。培訓過程不能繼續了,不知應該怎樣協商退費……針對這些問題,3月10日,市教育局給參加校外培訓學生的家長提個醒,一定要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不要盲目參加培訓
在您帶孩子去參加培訓前,要從孩子長遠發展認真思考孩子參加培訓是否必要,切忌盲從。每位家長都“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孩子的健康成長更重要,參加了不適合的校外培訓,可能適得其反。所以,一定要綜合考慮孩子的情況,理性地參加校外培訓。
要選擇正規的培訓機構
參加校外培訓一定要選擇正規的培訓機構,家長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了解培訓機構是否正規,一是可以登錄“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台”查詢﹔二是有資質的校外培訓機構會在辦學場所的顯著位置公示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証、法人登記証、授課教師的教師資格証件等。
正式培訓前要簽訂合同
為了避免日后的糾紛,千萬不能怕麻煩,一定要簽訂正規的培訓合同。2020年6月17日,教育部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充分考慮了中小學生在參加校外培訓過程中,各環節必須明確的責、權、利關系,對維護當事人雙方合法權益十分重要。簽訂合同前,家長要仔細閱讀合同條款,在簽訂合同后一定妥善保留合同副本。
規范地交納學費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要求:“培訓機構收費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以贈送課時、辦預付卡等形式誘導家長,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費用的行為是不允許的,家長不要被一些“小利”所蒙蔽。利用第三方信貸,以“預繳、預存、優惠報名、信貸分期”等風險很高,也是明令禁止的。交費后索要正規發票並妥善保管。
申請退費時可先協商
遇到糾紛怎麼辦?當您遇到特殊情況不能繼續培訓需要退費時,可以參考《遼寧省民辦學校退費管理辦法》的規定申請退費,或者依據培訓合同約定與培訓機構協商解決,如協商不能達成一致時,可按照《民法典》的有關條款,通過民事訴訟妥善解決。
特別提示
另外,在提供的《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中還提到:線上培訓機構按課時收費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60課時的費用。
甲方(提供培訓方)應當向乙方(接受培訓方監護人)明示辦學許可証、營業執照(或事業單位法人証書、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証書)、收費項目、收費標准、辦學事項、退費辦法、上課時間和服務承諾等內容,公開透明培訓,接受社會監督,甲方不得在公示的項目和標准外向乙方收取其他費用。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封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