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銀發”大考 設施和服務一個不能少

2020年12月29日07:03  來源:沈陽日報
 
原標題:直面“銀發”大考 設施和服務一個不能少

  沈陽文安路社區萬佳宜康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照顧老人。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今年6月,沈陽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04萬,佔全市戶籍人口總數26.88%,人口老齡化程度遠高於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我市老齡化具有增速快、高齡化、空巢化、失能化、未富先老等特點,且九成以上的老年人更傾向於居家養老……

  針對我市老齡化實際情況,沈陽正加快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形成。但面對席卷而來的銀發浪潮,面對老年人日益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沈陽的養老產業發展還需做足哪些准備?連日來,記者走訪多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多個老年人家庭,採訪行業主管部門和專家學者,傾聽眾多老年人及業界人士的心聲和期盼。

  現狀 養老服務設施正“遍地開花”

  民政部門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5年前,沈陽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有715個,社會化養老床位3.8萬張﹔2020年,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預計將增加至1160個,社會化養老床位增加到了近5萬張。

  “自從這裡開放后,我們老哥兒幾個有了打牌娛樂的好去處,有時候午飯、晚飯也是在這解決的。”今年11月下旬,皇姑區潤德北塔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投入運營,這讓居住在附近的江萬裡和他的幾個老伙伴兒高興極了。中心大約700平方米,不僅設置了棋牌室等娛樂休閑場所,還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務。“目前,我們集團運營了2處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明年,我們計劃投入更多力量到這個領域。”潤德發展集團總經理李永貴告訴記者。

  在鐵西區楠山有約燕塞湖街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記者看到,室內採用的是原木色和草綠色的混搭風格,整體環境給人舒適安穩的感覺。在這裡,康復理療室、多功能活動室、洗衣間、助浴室、照護室等一應俱全,甚至還設置了親子活動區。該項目運營負責人陳家林表示,該企業目前在沈陽在建的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已達30個。

  “2019年開始,我們提出三年內每年新建100個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00個居家養老服務站,今年,我市更是將這一工作列入12項民生實事之一。”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在社區居家養老領域,這樣的設施建設速度是領先的,是走在副省級城市前列的。目前,全市已實現新建居住區按照每百戶35平方米的標准配建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將再利用三年時間補齊老舊小區按照每百戶25平方米標准配建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這個短板,從而進一步擴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供給,打造老年人家門口的養老陣地。

  聲音 養老服務仍面臨諸多難點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逐步實現“遍地開花”,這是否意味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已實現全市社區全覆蓋了呢?目前來看,情況仍不容樂觀。

  市民趙女士是家中獨生女,且工作在外地,家中父母年邁又腿腳不便,趙女士人雖在外,但心裡總是牽挂著二老。“之前想送老人去養老院,實地走訪了幾家發現,高端的住不起,普通的條件差點,舍不得讓父母去住。也想過請保姆,但二老覺得自己還能動,不想額外花那份錢。”趙女士坦言,“小區周邊是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但目前也只是讓老人到那裡去唱歌、打牌,休閑娛樂一下,或是吃頓飯,真正說是能有人來家裡幫助老人做飯、打掃、洗澡,尤其是健康護理,目前還不能實現。”

  遼寧大學中國老齡政策法律研究所所長任際教授多年來從事居家養老方面研究,她說,從總體形勢上看,各地的養老產業發展都面臨著諸多難點痛點。對於社區居家養老來說,短板之一是養老產業的資本與人才雙匱乏,居家醫療護理、健康管理等這樣專業化的養老服務還未完善,居家養老醫養結合還在探索當中。此外,從長遠的消費需求來看,居家養老產業的確是朝陽產業,但短期內,居家養老市場是微利甚至是虧損的,一些民間資本對此持觀望態度,未能積極參與居家養老服務。總體來看,沈陽市目前居家養老社會供給不足,市場化水平不高,志願服務氛圍尚未形成,行業服務水平有待提升。

  任際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十四五”時期養老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指引。“在我看來,做好居家養老服務的當務之急是落實戰略、做好規劃、補齊短板。要具體完善居家養老服務的相關政策措施,在發展中將養老產業和居家養老結合思考。”任際說,政府、社會、市場、家庭和個人分別承擔居家養老服務的不同任務,要各司其責。同時,應建立完善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並不斷完善落實我市已經出台的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為居家養老提供更多有法可依的制度規范,推進養老產業和養老服務專業化、標准化、規范化建設。

  政策 試點政府購買將服務送進老人家門

  打通居家養老服務“堵點”,需要啃“硬骨頭”——記者從市民政局了解到,沈陽即將推出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我們先期選擇100個社區作為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向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提供免費居家養老服務。”市民政局養老服務和老年人福利處一級主任科員夏時雨告訴記者,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這一方式,一方面讓老年人熟悉、習慣社會組織或服務機構上門提供服務這一形式,形成購買養老服務的意識,另一方面是想要借此契機撬動居家養老服務市場,讓更多資本進入養老服務產業。

  李永貴所在的潤德發展集團此次即參與到了政府購買服務試點當中。“我們集團業務涵蓋物業服務、居家養老、家政服務、餐飲服務、裝修改造等方面,以物業服務為支撐,有足夠的人力資源,在發展居家養老方面具有低成本、資源易整合等優勢條件。”李永貴說,這種模式非常適合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值得借鑒參考。目前,企業正在進行醫療方面的資質認証,未來計劃將醫養結合融入到旗下的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當中,屆時將更好地為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

  記者還了解到,在試點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同時,沈陽還將同步推出養老事業服務信息平台和手機APP,該平台面向政府部門、服務組織和老年群體三類用戶,以平台為橋梁,構建政府部門、服務組織、老年群體之間的橋梁紐帶。通過平台,服務組織和老年群體均能及時掌握供需動態變化,從而解決養老服務供需信息不對稱和供需服務錯位等問題,使服務組織提供的服務,真正符合老年人的實際需求。

  新聞鏈接

  手機點播

  16項養老服務送上門

  理發、助浴、室內清潔、制作老年餐……在手機APP上選擇所需要的上門養老服務選項,即可免費享受居家養老上門服務!記者12月23日從市民政局獲悉,沈陽將在100個社區開展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

  據介紹,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將採取上門服務和集中服務相結合的形式,向持有試點社區所在區戶籍並居住在試點社區的城鄉低保、低收入家庭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中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每人每月提供30至45小時的免費居家養老服務﹔向80周歲以上老年人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中70周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提供3小時的免費居家養老服務。上門服務包含理發、助浴、送餐、室內清潔、助行、起居照料等9個基本養老服務項目和人工肛門便袋護理、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導尿管護理、鼻胃管護理等7個助醫服務項目。

  “在老年人一端,我們會推出一款‘沈陽養老’APP,使用手機簡單幾下操作,就能實現養老咨詢、上門家政、餐飲配送、保健康復等服務,此外還包括電話呼叫中心和移動支付等功能,未來還會融入更多養老服務,真正讓老人足不出戶享受智慧養老。”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服務正式推出后,享受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老年人或其家屬需提前一周預約,除了APP,還可通過沈陽養老服務網、12349服務熱線或撥打承接主體聯系電話等方式選擇服務。

  市養老事業服務管理平台將為申請獲批的老年人生成電子版“沈陽市養老服務卡”,卡面上印有老年人基本信息和帶有衛星定位的二維碼,服務人員將通過掃碼的方式進行計時和結算,還會實時將服務過程上傳至市養老事業服務管理平台,主動接受有關部門、服務對象及社會監督。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時長原則上應當月內使用,因生病、外出等特殊情況不能當月使用的,應在3個月內使用完畢,超出3個月未使用的時長自動清零。超出應免費享受服務時長的部分,老年人或其家屬應與承接主體協商價格並支付。

  記者手記

  養老服務職業期待更多認可

  12月12日,“2020年度沈陽市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在沈陽職業技術學院軟件學院舉行。記者在現場看到,進入實際操作環節的共有40名選手,其中不乏57歲的參賽選手,男女選手比例1:9。記者從民政部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713名注冊護理員,其中男護理員1291人、女護理員3422人,平均年齡45歲。相對於龐大的養老服務需求,我市護理人員數量明顯是缺乏的。

  為何養老護理專業人才缺口如此巨大?這要從長久以來,養老服務人員這一群體呈現出“三高三低”的特點說起。“三高”指從業年齡高、勞動強度高、人員流動性高﹔“三低”指工資待遇低、社會地位低、職業技能水平低。“工作苦臟累壓力大,再加上醫療糾紛頻發,社會對這一職業認可度低,很多相關專業學生出校門就轉行,這是導致養老服務行業招不到人的主因。”市民政局相關人士這樣解釋。

  面對這種情況,沈陽市出台了相關政策,不斷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鼓勵更多高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加強校企合作,建設實習實訓基地。還會對符合條件的入職一線養老服務機構的畢業生,發放一次性4至6萬元的入職獎勵補貼,鼓勵更多畢業生從事一線養老護理工作。此外,沈陽還不斷完善養老服務人員培訓、考核評價機制,吸引更多優秀的、年輕的護理人員加入養老服務業。比如,將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常態化、長效化,未來5年,每年組織1000名養老服務人員進行培訓,開展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鑒定等等。但尤為重要的是,要提升護理員這一職業的社會認可度,增強養老護理人員的行業榮譽感。要讓社會上更多的人認識到養老工作不光是政府部門的職責,更是你我他共同的責任。

  每個人終將老去,當你老了,需要的是專業化老年“照護師”,需要一個陪伴在身邊、懂得基本醫療常識的人。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邱菊/文 李浩/攝

(責編:王斯文、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