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甜”的烘焙行業 如何才能“吃得香”?

2020年11月23日14:09  來源:沈陽日報
 
原標題:“看著甜”的烘焙行業 如何才能“吃得香”?

  美團CEO王興曾這樣測算:一個人一頓飯10元錢,他一年在餐飲上的消費至少1萬元,14億人就是14萬億。作為餐飲領域的一個細分,95%的消費者集中在80、90后的烘焙行業,被公認為朝陽領域。中國產業信息研究網日前發布的《2019-2023年中國烘焙食品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中預測,2020年我國烘焙行業銷售收入預計將達到5500億元。

  與起步較早、市場早已進入成熟期的南方城市相比,以沈陽為代表的東北地區仍處於行業成長期,2019年實現21.14%的門店增長率,居全國區域之首。

  面包店裡黃油香,蛋糕房裡翻糖甜。無論是培訓機構報名的火爆,還是加盟連鎖品牌咨詢的上升,或是從開店數量這一最直觀的數據來看,越來越多的沈陽創業者擠進烘焙“賽道”,追逐甜食產生的市場誘惑。

  記者通過深入調查發現,想在看著甜的烘焙行業吃得香,做事和順勢同樣重要。

  蜂擁而入 面包甜點店超過5000家

  懷揣著“在不惑之年到來前成就一番事業”想法的沈陽市民谷春陽,最近將目光鎖定在了烘焙領域。這幾天,他正和一家江蘇的吐司品牌進行洽談,尋求加盟。這是一個以新鮮、純手工、無添加為賣點的新品牌,消費人群55%為白領階層。

  在谷春陽看來,品牌定位、消費群體都與自己的創業目標相近,值得一談。不過深入了解之后,谷春陽有些猶豫。“根據品牌方列出的費用清單,開店一年之內,加盟費、房租、裝修、人工等投入至少得六七十萬元,而客單價才二三十元,短期很難回本。”

  來自一家大型本地生活平台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14日,

  沈陽地區面包甜點類商家有5555家,其中蛋糕類商家2416家。

  而在2016年,沈陽地區的面包甜點類商家隻有3339家。

  不到四年時間,數量增長了66%。

  以面積不大的長白島地區為例,面包甜點類商家已超過了100家。

  北三經街十一緯路周邊5公裡范圍內,面包甜點店達到335家,近期新開業的就有8家。

  還有更多的人想要進入這個市場。鐵西區北二馬路一家西點培訓機構內,學員從早上9點開始上課,連續6個小時實踐操作,他們要在72天內學會220種蛋糕、面包單品的制作。“每個班4到8個人,隨時開課,報名學習的人非常多,畢業就能達到開店標准。”該培訓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

  烘焙行業門店增長在全國是一個普遍現象,在東北地區則更為顯著。餐飲SaaS系統服務商嘩啦啦大數據顯示,2019年度,全國烘焙行業門店規模接近50萬家,同比增長12.21%,東北地區增速則達到了21.14%。該機構認為,門店增速是行業發展的風向標,這意味著東北是烘焙行業新的發展福地。

  市場誘人 烘焙業“天花板”足夠高

  烘焙食品的巨大市場增長空間,是創業者趨之若鹜的主要原因。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中國烘焙食品人均消費量持續提升,2019年人均消費量已達7.8公斤,比2011年提高64.9%。但相較世界平均水平(人均18.7公斤),中國烘焙食品人均消費量仍處於較低水平。這意味著即便增長迅猛,但烘焙業的“天花板”仍足夠高。

  疫情對烘焙行業的影響並不明顯。沈陽桃李面包股份有限公司剛剛公布的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72億元,同比增長6.0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86億元,同比增長36.37%。

  更重要的是,餐飲業的共識是“得80、90后者得天下”,整體教育背景良好、追求品質消費、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80、90后已成為餐飲消費的主力軍。在傳媒行業工作的王璐璐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每天烤上一片吐司,刷上花生醬,配上蔬菜沙拉、一杯拿鐵,就是一頓完美的早餐﹔下午茶可能是一塊提拉米蘇,或是一盒榴蓮千層。

  幾乎找不到比烘焙行業更受年輕人青睞的餐飲業態。嘩啦啦大數據顯示,80、90后以及00后佔消費者總量的95%以上,年齡層極度集中。並且顛覆傳統認知的是,女性不再是烘焙市場的絕對主力,男性消費者佔比正逐年增高,目前幾乎達到了三分之一。

  創業者說 大浪淘沙錢並不好賺

  烘焙市場雖大,身在其中的人卻說,錢並不好賺。

  每天早上8點,頌工街34號-3門的石榴媽媽私家烘焙店准時開門,店主喬雪和老公一起到店忙活,隻要從門前經過,就能聞到攪拌器下奶油散發出來的陣陣香氣。

  2014年在黑龍江開店,2018年轉戰到沈陽,喬雪說,自己是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那撥人。“烘焙店開得多,關得也多。”

  成本不斷增高是其中一個原因。喬雪以安佳動物淡奶油為例,一箱進價從不久前的440元漲到550元。人工、房租、原料成本每年都在提升,而她卻不敢輕易漲價。

  石榴媽媽做的是純天然無添加的高端產品線,2014年到2015年,通過微信朋友圈線上銷售的私房烘焙店就像站在風口上的豬。而隨著大家蜂擁而入,無添加不再是新奇概念,隻能用心做好產品,增強顧客黏性。

  北一路萬達的榴蓮K·榴蓮千層主題休閑餐廳,已是周偉在烘焙行業的第三次創業。他用了一句稍顯極端的話來描述這個市場:“看起來是藍海,進來之后發現連紅海都不是,而是一片血海。”

  周偉說,2012年到2013年,是這個行業最好的時候,面包新語、85度C等烘焙品牌北上沈陽,門店遍地開花。他南下廣州學習,並於2014年回到沈陽,將時尚地下14個檔口全部打通,開了鹿港小鎮西點店。生意最好的時候,每天營業額能達到1.5到1.6萬元,利潤還是比較可觀。但是,網購對實體店的沖擊已經開始出現苗頭,周偉很快賠進去全部裝修款,第一次創業宣告失敗。

  周偉並不甘心,開始做起線上商城,2015年末開始,他開著小車滿沈陽送貨。回想起第二次創業失敗,周偉說:“線上商城做得太早了,哪怕再晚做一年,我都能起來。”

  第三次創業,周偉再次南下研究市場,回來開了一家榴蓮千層專門店,以單一產品線主攻消費升級市場,如今做到了大眾點評、美團的評分第一位。

  行業發展

  互聯網紅利期已過?

  無論哪個行業的發展,都繞不開互聯網,烘焙行業因其消費群體的特殊性,與互聯網有著更加密切的關聯。

  喬雪每天都會把當天出爐的產品拍照上傳到朋友圈。但她發現,朋友圈帶來的增量已經越來越少了,消費群體幾乎都是憑借品質和口碑沉澱下來的老顧客。“現在幾乎是全民微商,朋友圈刷屏的廣告太多了,很多人都懶得看了。”

  朋友圈、微信小程序、外賣平台、淘寶天貓店……幾乎每一家烘焙店,都有自己的網絡銷售渠道,為消費者帶來極大的便利性。不過,從經營者的角度來看,互聯網給烘焙行業帶來的紅利期已經過了,雖然還可以為商家積累一定的數據,但部分平台已進入到收割期,直接擠壓了門店的利潤空間。喬雪調侃地稱個別平台簡直是“殺豬盤”。

  短視頻、網紅帶貨,是烘焙業近來開辟的新戰場,看似給整個行業帶來了一波新的機會和紅利,不過行業人士認為:都做直播帶貨的時候,所謂的機會也就不再是機會了,亂象也會隨之而來。

  “個別平台上一些私房烘焙連門店都沒有,直接開在居民樓裡,價格便宜得讓人不敢想象。更重要的是,裱花對衛生要求特別高,需要有冷加工的特殊資質,他們的操作間根本達不到標准。”烘焙行業一位資深人士直言,烘焙食品直接入口,互聯網上的個別亂象雖然不是主流,但需要引起平台和各方的共同重視。他同時認為,互聯網只是銷售渠道和營銷工具,整個行業還是需要回歸到做好產品本身。

  大咖點睛

  趨勢才是最大紅利

  遼寧省工商聯烘焙行業商會秘書長馬波說,雖然受疫情影響傳統烘焙領域原料供應市場份額下降了10%-15%左右,但東北地區烘焙市場的增長空間非常大。尤其今年年初,不少家庭選擇在家學習制作烘焙食品,上半年電商零售平台烘焙原料、器具、烤箱等產品銷售出現爆發式增長。與此同時,部分市民的飲食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對健康品質的要求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這些因素都利好烘焙行業的發展。

  在烘焙領域創業,馬波認為關注點首先是高端市場,做小而專,主攻80后、90后消費升級人群﹔同時,廣大中老年市場不應該被遺漏,他們不習慣線上購物,經常出入大型生鮮超市,在這些領域布局,有針對性地開發特色產品,關注中老年人的健康飲食,也是掘金點。

  花椒學院創始人滕飛認為,對餐飲業要進行“四化”升級的建議同樣適用於烘焙行業。在他看來,“四化”是整個行業的大趨勢,而趨勢紅利才是最大的紅利。

  “四化”包括數字化、效率化、零售化和資本化。其中,數字化可以讓餐飲企業知道顧客從哪兒來,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效率化可以倒逼餐飲企業優化內在發展結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餐飲經營的本質,說到底是一門經營時間和空間的生意,零售化可以增加消費場景﹔資本化可以讓經營更加透明規范,並進行規模化擴張。

  順應趨勢、踩准節奏,這是周偉三次創業總結出來的經驗。幾乎所有的被採訪對象都認為,喜家德、無名緣、楊國福、張亮,東北擁有孕育大型餐飲品牌的神奇土壤,在烘焙“賽道”,期待擁有市場潛力的沈陽能夠創造出一個新的餐飲神話。(記者 劉洋/文 李浩/攝)

(責編:孝媛、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