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今年共有12處考古新發現

2020年11月03日09:08  來源:沈陽日報
 
原標題:沈陽今年共有12處考古新發現

  上馬遺址出土的“千秋萬歲”瓦當

  “今年沈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收到88個地塊(項目)的考古勘探工作委托,在完成的考古勘探項目中有12處考古新發現,是沈陽考古史上取得成果非常豐碩的一年。”11月2日,沈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叢麗莉對記者說。

  記者採訪了解到,今年沈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創下了建所近20年的歷史紀錄,極大豐富了沈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與底蘊。

  12處考古新發現

  叢麗莉介紹,今年沈陽考古新發現創造歷史新高。完成的考古勘探項目中有12處考古新發現,包含一處青銅時代遺址、一處漢魏至遼金遺址、一處遼金遺址、一處清代遺存及八處清代墓葬。而去年,全年共有五處考古新發現。

  截至10月30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已完成7項配合性及搶救性考古發掘,包括中心裡遺址、上馬遺址、東亂泥墓葬、班家寨西清代遺存、侯家村墓地、麥子屯墓葬、秋皮溝墓葬。正在實施三項配合性考古發掘,分別為小張爾南遺址、楊官屯遺址及孝信漢墓群,實施一項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北崴遺址。

  通過發掘,揭示了上馬遺址、中心裡遺址等一批具有重要價值的歷史遺存。

  首次發現漢代院落式高台建筑

  在今年已經完成的考古遺址發掘中,有很多重要發現。其中,上馬遺址的發現就包含了多個“首次”。

  上馬遺址位於渾南區高坎街道上馬社區,考古人員在該遺址發現了漢代院落式高台建筑一處,出土各類文物200余件。該遺址是在戰國(燕)、秦、漢遼東長城沿線首次發現的高台建筑遺址,也是沈陽市開展考古工作以來出土“千秋萬歲”瓦當數量最多的一處漢代遺址。

  “上馬遺址出土了很多非常重要的文物,其中就包括‘千秋萬歲’瓦當,這些瓦當以不同的方式書寫,各有特點,而‘千秋萬歲’瓦當一般在級別較高的建筑中才有,可見上馬遺址有很重要的歷史地位。”沈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李樹義介紹。

  深入研究張家窯遼墓群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創新模式,推動公眾考古活動,讓歷史文化名城的形象深入人心。在遼寧省文物局專項經費支持下,市文物考古研究所9至10月推出了系列公眾考古活動,首次將公眾考古活動搬上雲端進行直播,有87萬人次的線上觀看直播點擊量。

  叢麗莉介紹,下一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將依托考古勘探前置政策的背景,開展基建考古、主動性考古、實驗室考古、公眾考古等工作,加強文物保護工作。今年10月至2022年6月,沈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將與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合作,對沈陽康平張家窯林場遼墓群出土木棺及銀絲網絡開展實驗室考古項目﹔與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對2019年渾南水家村清代墓群出土的金屬文物進行文物保護工作。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劉海搏

(責編:王斯文、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