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焚燒發電破局“垃圾圍城”

劉佳

2020年09月04日09:34  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每天有3600噸生活垃圾運到大辛處理。

大辛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技術人員在中央控制室觀察爐內生活垃圾焚燒情況。

每天有3600噸生活垃圾運到大辛處理。

城市生活垃圾,顧名思義是伴隨著城市生活而產生的一種“副產品”。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也正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長,“垃圾圍城”現象日趨嚴重,佔用並污染土地、污染環境,已經成為全球面臨的十大環境問題之一,成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沉重負擔。

目前,遼寧省已建成並投入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有8座,合計日處理能力達到12080噸,40%的城市生活垃圾實現了焚燒處理。同時,遼寧省還有5個在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合計日處理能力為6200噸。

沈陽市作為東北中心城市,城區日產生活垃圾約7000噸,一直採取傳統填埋方式處理,填埋場長期超負荷運行,浪費土地資源,污染周邊環境,影響市民生活品質和城市形象。2017年,沈陽市高起點謀劃,一步到位實現生活垃圾全域焚燒零填埋,相繼建設3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並於2019年底全部建成投入運行,成為生活垃圾處理資源化、產業化運作的新典范,並躋身全國領先行列。

讓無盡的煩惱成為不竭的資源

從沈陽市區一路向北,大約一個小時的車程,就到了沈北新區財落鎮大辛村。在大辛社區與朗士屯社區的交界處,一座體積巨大、由黑色塑料膜覆蓋的山丘驀然出現,在綠色蔥蘢的田野裡顯得格外突兀,這就是沈陽市大辛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雖然填埋場已封閉了半年有余,空氣中已不再有令人窒息的臭氣,但如此巨大的垃圾場帶給當地環境的影響可想而知。

2003年,為了在“垃圾圍城”中突圍,沈陽市在城市的北部和南部,建設了佔地808畝的大辛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和佔地1500畝的老虎沖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雖然較之前的露天堆放先進了很多,但依然存在著佔地面積大、減量耗時長、垃圾滲濾液量大且處理難度高,以及發酵的垃圾散發出的惡臭氣味嚴重污染周邊環境等問題。同時,一旦達到使用年限還須擇址再建。

嚴苛的現實,讓沈陽市政府思考如何高效、科學、安全地處理生活垃圾,讓城市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他們把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尋找解決方案。經過多方考察研討,2017年,沈陽市決定以循環經濟模式,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將城市生活垃圾變成最具開發潛力、永不枯竭的“城市礦藏”,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動能。

“我們高起點謀劃,按照全域覆蓋、全量焚燒的工作思路,結合城市總體規劃,綜合考慮人口、面積、區域、運距、地貌等因素,分別在北部大辛、南部老虎沖和西部各規劃了一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實現市區生活垃圾全部接收處理,並超前謀劃后續產業發展,著眼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沈陽市市政公用局黨組書記、局長侯紹立介紹說。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一次性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為此,沈陽市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為原則,為3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分別建立了不同的運作模式。

其中,老虎沖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由市基礎產業集團單獨投資13.72億元﹔大辛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BOT方式,由光大國際有限公司和沈陽綠環集團共同投資14.5億元﹔西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PPP方式,由市基礎產業集團、沈陽綠環集團以及上海康恆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三方投資7.2億元。這不僅有效解決了項目建設“錢從哪來”的問題,而且打破了垃圾處理中的行業壟斷,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確保了項目順利實施。

一噸垃圾發電300度

走進沈陽市大辛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廠區的大樓,你絲毫不會感覺到這裡是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這裡空氣清新、窗明幾淨,寧靜祥和。隻有在特設的參觀走廊裡,你才可以看見那些巨大的垃圾倉、焚燒發電機組、冷卻塔和不停進出的專用生活垃圾運輸卡車。

項目公司黨支部書記王方輝告訴記者,每天沈陽市大東、皇姑、於洪及沈北四區3600噸生活垃圾通過專用通道運到這裡,經過發酵、壓縮,分離出約700噸至800噸滲濾液,這些滲濾液經過層層處理成為達標的中水,作為機組運行的冷卻水。而發酵好的垃圾入爐進行焚燒發電,一噸垃圾可發電300度,一年可發電4億度,其中3.6億度的電力輸入國家電網。最后每天產生的800噸爐渣送到制磚廠,用來生產市政用的行道地磚,整個處理過程真正實現了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

在沈陽市大辛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廠區還運行著另一個項目——光大國際沈陽大辛餐廚垃圾處理項目。該項目每天將6000多家餐飲、機關、大學、部隊、企業食堂的餐廚垃圾收集起來,採取“預處理+固液分離提油+中溫全混厭氧發酵+殘渣入爐焚燒+沼氣入爐焚燒發電”工藝,有效、安全、清潔地處理餐廚垃圾,同時與垃圾發電項目實現協同處理。王方輝說,“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垃圾,通過招標,將垃圾油出售給江蘇一家有資質的企業,生產出生物柴油出口歐洲。”為確保垃圾油不流向社會,他們不但與該企業簽訂了合同,還要求企業反饋其產品的去向和數量,並實施監督。

而在距沈陽市大辛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一公裡的地方,沈陽廈美環保建材有限公司的廠房也已竣工投產,正在安裝調試地磚生產線,“這個月底,我們就能生產出用生活垃圾焚燒后的爐渣制成的地磚了。”廈美公司總經理彭會軍告訴記者。

昔日垃圾山將成生態園

隨著3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建成及投入運行,沈陽市徹底擺脫了過去“垃圾圍城”的困擾,還實實在在地實現了“多贏”。

談到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帶來的多重效益,中國環境工程設計研究院四所所長陳剛頗為感慨:其實,所謂垃圾也是一種資源,是一種放錯了地方又被我們誤解的資源,城市生活垃圾中30%至40%,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資源。

採用焚燒方式處置垃圾,體積減小90%,重量減少75%,可節約大量土地資源。沈陽市3個焚燒發電項目預計實現年發電量9億度,按照上網補貼電價0.65元/度計算,發電總收益將達到5.85億元,稅收優惠期后,將獲得持續穩定的稅收收入,可謂經濟效益明顯。

大辛、老虎沖兩座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面積達到2308畝,實現垃圾焚燒發電后,填埋處理將徹底成為歷史,長期困擾周邊群眾的惡臭氣味、土壤板結、滲濾液污染地下水等問題將得到根治,焚燒發電項目排放達到歐盟環保標准,周邊群眾的生活環境將得到明顯改善。

用大辛村村民王海的話說:“經過那裡時不用再捂住鼻子了。”

同時,圍繞3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配套的爐渣制磚、餐廚垃圾生物柴油等循環經濟產業鏈,正在加速形成,大辛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已初見雛形,大辛及周邊200多名村民,在垃圾焚燒發電廠和制磚廠實現了就業。

記者從沈陽市市政公用局了解到,沈陽市原來的兩座生活垃圾填埋場,已經啟動了封場整治工程與生態恢復建設,3年后,曾經被人們避之不及的垃圾山,將變成綠色生態的環保主題公園,成為當地百姓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在全省,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正在加速推進,除5個在建項目外,今年遼寧省又啟動了11個項目建設,合計日處理能力可達萬噸以上。

(責編:尹柏寒、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