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傳統 不主故常——記版畫家李融龍先生

2020年08月31日17:48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編者按

為進一步傳承魯藝精神,發揚魯藝藝術為人民思想,我們推出魯美藝術家專題,繼去年10名藝術家專題推出后,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今年我們按計劃推出10位藝術家,第一批5位,他們是中國畫家孫恩同、版畫家李融龍、油畫家趙大鈞、雕塑家楊為銘、工藝美術家宋德昌。

李融龍先生,中國著名的版畫家,他是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遼寧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遼寧省版畫學會常務理事,為遼寧省版畫行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李融龍先生在銅版畫、絲網版畫、木刻水印技法等領域均取得了突出成就:創建魯迅美術學院的銅版工作室並進一步拓展銅版制作技法﹔隨后研究適合學院學生使用的絲網材料,積極組建絲網工作室﹔在技法上,探索中國傳統木刻水印技法,研究出適合北方干燥環境的木刻水印技法,撰寫出《木版水印》一書。李融龍先生還是著名的藝術教育家,他承繼魯藝傳統,但不斷打破常規、拓展思路,緊跟時代,較早提出將電腦介入版畫的教學思路,推動版畫的教學改革,並將創新表現技法融入教學理念之中。

李融龍生於1937年,1954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附屬美術中學,1958年就讀於魯迅美術學院版畫系,師承版畫家朱鳴岡先生、路坦先生。1962年畢業后,從軍8年,在工廠奮戰8年,1977年任教魯迅美術學院版畫系。主要作品有木刻版畫《大擺戰場》《運木》《刀具盛會》《狂人日記》插圖﹔銅版畫《高爐》《草編市場》《關東情》等,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著有《銅版畫技法瑣談》《木版水印》《朱鳴岡台灣生活組畫》《岡本省悟的銅版畫》。

一、主張“心像”的再創造

李融龍先生認為,描述現實絕不是對現實影像的描摹和照抄,也不是現實影像的記錄,而是把現實融於心中,形成“心像”,進而再創造。他的創作在現實主義的基礎上,吸收現代主義創作觀念,追求主觀情感的釋放與表達。

李融龍先生的早期版畫創作以木刻版畫為主,遵循魯藝傳統,面向生活進行藝術實踐,創作了一大批場面宏偉、結構嚴謹、雄渾質朴、富有時代氣息的黑白木刻版畫作品。《工農一家親》《運木》《大擺戰場》《刀具盛會》《車間》《花開四季》《鐵手》等都曾參加過國內、省內的大型展覽,受到好評。在不斷的藝術實踐中,李融龍先生發現再現現實不是創作的最終目的,藝術創作需要主觀情感的傳達,隻有把現實融於心中形成“心像”,在“心像”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意識和時代新意才是藝術創作的終極目標,於是“心像”的再創造成為他的創作理念,他本人也開啟了該理念的踐行之路。

20世紀80年代回校任教之后,李融龍先生開始研究現代藝術理論,並從中得到一些啟示,開始採用多視角,重意念描繪物象的方法,主張吸收現代意識來豐富、創新寫實繪畫表現力。他指出寫實絕不是視覺形象的模擬和照抄,而是一種主觀的再創造。“嫻熟的技術、創新的表現形式是為了表達思想,思想是內核、形式媒介是表達手段,藝術風格的變化從來都是源於思想觀念的變化”。李融龍先生因此明確強調:“在創作中,如果自然科學的透視、解剖妨礙你的情感表達,完全可以拋開!”他在1981年刻作的木刻版畫《狂人日記》插圖,就是在這種創作理念下誕生的。《狂人日記》插圖共四幅:第一幅狂人燈下看書,畫面上的狂人燈下讀書就是李融龍先生信手勾畫的“心像”。室內的油燈有意加高,煙氣加濃封蓋屋頂,將無形的煙氣變成有形的象征物﹔第二幅吃魚,採用多視角描繪,狂人和魚分別佔據畫面的上下兩個視角,狂人驚恐而魚卻歡躍,形成強烈的情感反差,兩者再用一種虛擬的夢幻中的多條曲線勾搭連接,使觀者對狂人吃魚有種五味雜陳的滋味﹔第三幅狂人看到趙家的狗,李融龍先生借助民間造型完成了象征封建勢力的牛鬼蛇神形象﹔第四幅是多視點組成的畫面,人與背景是兩個視點,狂人挺起腰杆,振臂怒吼,向封建舊勢力開戰,狂人的身姿頂天立地,激憤在胸,用的是仰視,而攪動起來的封建舊勢力猶如旋轉動蕩的一潭死水,牛鬼蛇神競相顯露,則用了俯視。狂人的服飾和形象取用清末人物形象,身穿襟袍、肥褲,束緊褲腳,上額空蕩、發辮沉長。這套插圖於1981年問世后,參加在日本舉行的“魯迅百年誕辰畫展”並受到好評,日本組辦方在來信中特意點評贊譽了這組木刻。

李融龍先生說過:“隻有無羈絆的自由傾訴才能使藝術創作的語言進入純真。”在指導學生的創作中,他始終如一地堅持“心像”再創造的藝術主張,敦促學生放開手腳,拓寬思路。

二、研究、探索銅版技法與絲網材料

李融龍先生在魯迅美術學院任教后,很快意識到版畫系缺乏銅版技藝的現實情況,於是他四出奔走購買設備和材料,創建了魯迅美術學院的銅版工作室,並進一步拓展銅版技法﹔他關注版畫的時代發展,不斷找尋與探索絲網材料,積極組建版畫系的絲網工作室。

經過與各院校同行溝通和多次下廠實習請教,李融龍先生對銅版也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1983年版畫系正式開設銅版畫課。在工人師傅的幫助下,他把銅版畫技法拓展出好多新花樣,例如瀝青滴乳法、瀝青反噬法、瀝青水浮法等等,他用銅版創作的《光榮花》《三個學徒工》參加了遼寧省美展,銅版畫《高爐》《沙海傳說》《秧歌情》參加了國內和國外的展覽。小幅單色版旋轉套印的銅版畫《草編市場》,美柔汀銅版畫《靜物》是探索現代技法的作品。

《草編市場》(套印)

《靜物》(美柔汀)

鑒於研究成果頗豐,全國第一屆銅版畫展覽、全國第四屆三版展覽都向李融龍先生發來參展的邀請函,台灣的台中美協,台灣美術家協會也向他發出了參展的邀請。李融龍先生把研究銅版畫的成果撰寫成通俗的介紹文字,在期刊《美術大觀》上連續發表,極力促成這個歐洲的高雅貴族藝術在中國能夠普及和興旺。

隨后,李融龍先生開始著手組建版畫系絲網工作室。1984年,李融龍先生受學校委派去杭州浙江美術學院參加“全國第二屆‘三版’展覽”座談會。當時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的青年教師張駿先生去法國考察,專項研究絲網版畫,帶回來一批工藝簡練,內涵豐富,色彩明快,充滿現代意味的絲網版畫作品。絲網版畫是新興版畫,也是魯迅美術學院缺少的專業項目,李融龍先生認為:“別人有的,我們也應該有,我們學校不該有版畫的盲區,我們應該給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他極力促成絲網工作室的建立。絲網版畫的用料比較特殊,由於資金缺乏,他開始只是在沈陽購買一些印制絲網版畫的簡易工具和材料,在家裡讓孩子們做幫手,試驗絲網的性能。后來,他依據中央美院同行和北京商家提供的信息,在沈陽砂山找到了一家絲網材料專賣店,這裡有各種規格的絲網、用於絲網感光的“重氮感光液”和清除殘留絲網上的感光膜的“去膜劑”,材料的問題由此解決了。在青年教員王蘭女士、劉義先生的共同努力下,魯迅美術學院版畫系終於有了比較完善的絲網工作室。

李融龍先生對於銅版技法、絲網材料的研究和探索,既拓展了版畫的藝術語言,又拓寬了魯迅美術學院版畫系學生的專業學習領域,“學院版畫教育隻有在教學體系更包容與廣闊的前提下,才能生發出更多的優長及可能性。”

三、發展北方木版水印技法

李融龍先生對中國民間版畫技法充滿熱情,他不斷學習中國傳統木刻水印技術,最終研究出適合北方干燥環境的木刻水印技法,並完成《木版水印》一書作為技法教材。

木刻水印基本上是中國南方氣候潮濕地區的專利項目,而北方地區氣候干燥,不利於木刻水印的運作。李融龍先生為了深入學習木刻水印的設計和制作技術,在外出參加學術會議期間特意拜訪了幾位在水印木刻研究方面頗有成就的版畫家,並參觀了水印木刻的專門作坊,如去天津的大沽口拜訪畫家趙海鵬先生,並且到天津西楊柳青的幾家知名作坊考察。李融龍先生在帶領研究生去山東考察期間,專門到濰坊木版年畫研究所考察。另外,在廣州參加版畫年會期間,李融龍先生專訪了廣州美院的版畫家鄭爽先生和中國美術學院的李以泰先生,歸途經過杭州還拜訪了中國美術學院的版畫家洪世清先生並參觀了那裡的傳統木版畫工作室。各位同行毫無保留地傳授經驗給予了李融龍先生很大的幫助,在他們的傾力協助以及不斷自我鑽研和嘗試下,李融龍先生在木刻水印領域有了一定的研究成就,克服了地域的不利條件,發展了北方的木刻水印技術,其成果總結在《木版水印》一書中。編寫《木版水印》一書的目的在於讓中國傳統版畫項目擺脫地域限制,發揮更大的藝術價值,正如他本人所說:“出了一套適合我們北方干旱地區,無需任何附加設備,在任何情況下,我都可以正常創作木版水印版畫的教材。”

木刻水印是中國特有的傳統版畫項目。李融龍先生認為 “版畫人”必須了解認識自己祖先的傳統技術,並且要知曉學習傳統版畫對當代創作的意義。對中國傳統版畫項目應該秉持尊重和發揚的態度,這樣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藝術才能夠生生不息地得得以傳承,而當代版畫創作也能夠吸收和借鑒傳統藝術中精華,擁有更廣闊的表現空間。

四、較早推行“電腦版畫”

李融龍先生在教學理念上與時俱進,上個世紀90年代即提出將電腦介入版畫創作領域的觀點。他同時推動版畫教學改革,指出版畫教學需要緊跟時代,打破傳統思維模式,放下“版”字包袱,積極引入新生事物。

李融龍先生提出將電腦介入版畫教學原因有二:一是學生的帶動。1993年,李融龍先生的學生畢業后被“東大阿爾派”軟件公司錄用,開始了版畫知識在計算機上的應用與研究,很有成果,也帶動了李融龍先生對電腦的興趣。他通過實踐深深體會到計算機的超強能力,開始嘗試在版畫中運用計算機技術,用版畫特有的制版方式,應用“圖層”、“路徑”、“濾鏡”、“蒙版”等進行制版,再轉化成PC版或絲網版,使版畫的表現領域更加豐富和開闊,他創作的電腦版畫《水仙》《彩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二是時代發展使然。上世紀90年代是信息的時代,電腦、數碼已經改變了往日陳舊的印刷工藝流程,但是很多學生在電腦、數碼面前卻是個“文盲”,學校辛辛苦苦培養的學生畢業后卻面臨就業難的問題,基於此,李融龍先生一直呼吁讓電腦介入版畫教學。這一主張也得到了版畫界后繼者的認同和發揚,他們相繼提出:“一定應該借助現代媒體和先進的數字化手段拓展版畫的風格樣式”,“這樣才能使版畫適應今天藝術發展的需要。”“運用數碼技術的介入來拓展版畫語言和視覺效果,從而達到某種版畫語言與繪畫語言相融合的視覺盛宴。”

《水仙》(電腦版畫)

《彩舟》(電腦版畫)

李融龍先生的教學理念體現在他撰寫的《經濟改革大潮中的版畫教學》一文中,他在文中指出:“觀念的改變是版畫教學改革的關鍵。”他在1994 年全國版畫教學年會上再次呼吁版畫教學不要總是拘泥於傳統技法,更要重視新生事物。這也是版畫教學改革的關鍵,隻有這樣,在社會大轉折時期,人們的精神需求發生更新的時候,才能夠培養出適合於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重振版畫雄威。

結 語

李融龍先生的藝術創作理念和研究成果為版畫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思路和啟示。他提出的“心像”再創造,是在傳統現實主義創作的基礎上融入現代主義創作理念,使版畫作品更富於藝術感染力﹔他發展的木刻水印技法,為北方木刻水印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李融龍先生創建了魯迅美術學院的銅版工作室,他潛心鑽研銅版技術和絲網材料為工作室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他較早提倡電腦介入版畫創作的教學理念啟迪了后繼者們版畫教學應緊跟時代發展,採用科技化手段。李融龍先生的藝術創作和教學經歷亦告訴人們既要承繼傳統,又不能墨守成規,要在傳統中融入新意、不主故常、與時俱進,這也是版畫藝術的未來發展之路。

(責編:湯龍、孝媛)